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干货||影剧综全面剖析、产业未来展望: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1-06-10 18:03信息来源:看电视 浏览次数:

6月8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上,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教授发布了《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2021)》。报告包括精品理论、市场变化、研究方法、精品巡礼与行业展望五大版块,重点分析了网络电影、网络综艺和网络剧中的精品。

2021年“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背景

(一)  “精品”不是“奢侈品,而是大众“必需品”

1、七成网民看网络视频,增长空间在一老一少

用户总体规模高位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共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8540万,网络普及率提高5.9%,达到70.4%。全体网民中,网络视频观看率高达95.4%,仅次于“即时通信”。9.44亿网络视频用户中,平均每位网民每天观看互联网视频节目(含短视频)约100分钟。

虽然坐拥庞大基数,但网络视频使用率却逼近天花板,且用户增速低于网民总体增长率,这意味着行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空间和机遇。

手机视频一览众“山”小

据统计,95%的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观看网络影视作品。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群体中手机入网率已逼近饱和,使用手机上网者占比约99.7%,较2019年6月增长0.6个百分点,其接入率远高于台式/笔记本电脑、电视、平板等其他终端,且这一差距在新冠疫情期间进一步拉大。

因此,互联网影视产品的拍摄制作与技术创新应着重提高手机观看场景下的用户视听体验。

老少群体是新的增长点

未来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的增长需依靠非网民的入网转化。从2020年数据看, 新增网民生力军是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人,农村地区有很大增长潜力,呈现出明显的“黄发垂髫”特征。

现今网络视频生产长期以“年轻人”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市场,面向少年儿童的优秀作品远远不足,对占比16.6%的19岁及以下观众的使用偏好关注度不足。但是,为这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积极有益、陶冶情操的优秀视听产品既是行业义不容辞的而社会责任,也是培养未来主流观众的战略投资。

截至2020年底,网民总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用户在50岁以上,6.5%为退休人员,“银发一族”、“小镇中年”、“空巢老人”等网民群体的观影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夕阳经济”红利是网络视频行业“吸睛”和“吸金”的双重蓝海。

2.市场广阔题材丰富,乡村用户盼“荧屏接轨”

网络基建进乡村,乡村文化进网络

2020年,互联网领域的“全面小康”目标达成,在“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 网络视频深入农村地区的通讯“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农村网络覆盖率飙升。其中,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农村网民规模超过3亿,增速超过城镇网民。

截至2020年12月,互联网乡村普及率约55.9%,城乡网络二元差异进一步缩小。全体网民中,超二成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或农林牧渔劳动人员。

与此同时,围绕乡村展开的电商、直播方兴未艾,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新芳簇簇。比如,网络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和《春来怒江》分别讲述了90年代陕西农村童年故事和云南独龙江村脱贫故事,网络综艺节目《功夫学徒之走读中国》成为本年度精品网络电影和网络综艺经典案例。

乡村剧:不当“盆景”不“应景”

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2020年间的亮眼表现与重大议题导向有关。但是,今后这一良好势头能否延续还有待下半年的观察。同时,在电视领域,农村电视节目占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长22.73%,与之相比,网络影视贡献的农村题材作品数量还远远不够。

对于许多网络视频观众来说,荧幕上的“乡土”直通血脉中的“乡情”,优秀的农村剧不应只存在于“应景”和“献礼”,在历届《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中,相关案例的“知名度”和“满意度”数据已经证实了乡村故事是个“宝藏题材”,既能滋养创作者的“笔杆子”,也能填满分账方的“钱袋子”。

2020年起,网络不仅连接了“高楼大厦”,也串联了“乡村阡陌”,因此,网 络视频创作者应尽快拿出与之相应的高质量影片,方能顺应下沉市场的变化背景。

(二)精品疗法效果显著,猛药专治行业顽疾

1.疫情后期“吹尽狂沙始到金”

大浪淘沙倒逼产业精细管理

2020全年,影视行业上市公司总体收入260.12亿元,同比减少51.46%,而同属文娱版块的互联网影视音频行业收到疫情冲击相对较小,但行业寒冬客观存在,加速了市场参与者的优胜劣汰,外部环境的剧变倒逼从业方加紧“修炼内功”、提升生产效率和作品质量,可谓“吹尽狂沙始到金”。

经历了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冲击与淘汰压力,顽强生存下来的从业方加强自省、深化改革,“视听作品精品化、产业发展精致化、流程管理精细化”趋势加强,全年网络视频市场总收入约2412亿元人民币,延续了近5年的加速增长趋势。

此外,管理与销售成本继续压缩,成功扭转了互联网影视音频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以来的毛利率下降之势,触底反弹至34.6%,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在网络游戏、音乐、文学等其他娱乐功能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甚至萎缩时,网络视频用户却始终保持增长。2020年第四季度较第一季度增长7633万,其中,短视频用户增速极快,9个月内新获1亿用户,且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

网络影视业逐渐适应“疫情常态化”

尽管新冠疫情在客观上为网络视频的摄制设置了重重阻碍,但我国有力的防控措施体系为影视行业此后的“冬尽春来”提供了坚强保障。

网络影音行业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6.89亿元,同比增长11.26%,2021年Q1实现营收53亿元。

可见,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已逐步摸索出应对疫情常态化的工作方法,并做好未来“总体稳定,零星散发”背景下的风险规避与应急预案。目前看来,除个别涉及海外取景、大规模演员调度的特定类别作品外,新冠疫情对网络视频市场的消极影响是大体可控且逐步减弱的,来年市场发展仍应持谨慎乐观态度。

业界谨防“误工综合症”

从2020年全年分月表现来看,二三月出现网络视频日活数和人均单日时长的小高峰,这与疫情初期全民减少出行的“居家抗疫”背景有关, 也与一季度高质量作品存货充足有关。然而,视频网站点击量和电视台收视率在全面复工复产后双双回落至正常状态,除了7、8月暑期档校园观众的涌入效应带来正常的高峰外,下半年关注总量表现平平,这也是疫情耽误制作进度、拉长生产周期导致赶工匆忙、延期播出等“误工综合征”的延迟体现。

因此,网络视频行业相关方更应注意加强防疫措施,避免局部反弹对刚刚复苏向好的产业再生伤害。

2.行业忧患亟待精品内容破局

市场隐忧:用户付费增势趋缓

从视频网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互联网视频平台整体上仍未扭亏为盈。虽然头部平台活跃用户规模在2020年度进一步扩大,其中爱奇艺和腾讯甚至突破5亿大关,用户月使用时长也在40亿小时附近徘徊,但版权内容采购、硬件升级维护等成本高涨,因此距离形成稳定独立的正向现金流还有很长距离。

据财通证券研究所测算,我国头部视频平台的典型收入-成本结构中,会员收入与广告收入比值约1.9:1。2021年5月18日,爱奇艺在“致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中也明确提到“会员业务已经发展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强调了用户付费对网络视频行业营收贡献的突出地位。

2020年各大平台在会员付费模式上的创新暂时仍无法覆盖视频平台的高昂支出。近十年间,我国用户付费视频规模持续增长,但以2015年269%的增长为拐点,已经历了五年多减速,2020年以22%收尾,预计接下来的两年将小幅回调并稳定在25%左右。

可见,用户付费增长动力渐趋疲缓是视频平台一块短时间难以根植的心病, 也让互联网影视行业整体营收及投入精品再生产的信心受冷。

雪上加霜:外挤内卷两头煎

视频网站行业在2020年受到“内外夹击”——综合视频市场规模1023.4亿,同比增长仅15.2%,这一增速不仅低于同比增长63.4%的网络直播,更远远落后于增长率高达178.8%的短视频,其市场规模也首次被后者超越。

2020年,网络视频领域总体月使用时长在600-700亿小时间浮动。其中, 短视频等其他具有替代性的娱乐产品迅猛发展。一方面,短视频以碎片化时间切入,月使用时长从2020年初的315.2亿小时开局,12月已逼近400亿小时大关,2021年1月达到454.3亿小时之多,在用户有限的使用时长和注意力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另一方面,抖音用户规模首次超过爱奇艺,成为网络视频领域用户规模最大的应用,而快手也已超过优酷视频,位列第4,前十名中有一半是短视频应用,可见长视频面临的市场空间压力之大。

外部挤压作用下,业内竞争在各在平台间愈发激烈。这让“谁能吸引用户?” “谁能留住用户?”“谁能打动用户?”的“灵魂三问”变得更加重要。

破局之道:从“R战略”到“K战略”

目前,互联网视频从业者已经意识到,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外部挤压强烈、内部竞争激烈”的瓶颈阶段,用户使用时长有限是既定事实,对于生活节奏加快的用户来说,鲜桃”一个胜过“烂杏”一筐,故而现阶段取胜逻辑已转变为“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此,互联网视频行业应放弃早年“大水漫灌”式的“R策略”,而转为“精耕细作”的“K战略”。

以爱奇艺为例,2021年第一季度,其会员规模增长了360万,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12%,达到43亿元(人民币),运营亏损率相较前一年收窄16%。爱奇艺将其归功于当年“类型丰富的剧集、综艺以及电影等内容”,并特别提及其独播爆款剧《赘婿》在收视率和货币化效率方面的标杆引领作用。

这说明,“独家内容策略”、“优质娱乐视频”等精品内容是拉动网络影视用户流量和使用时长的核心动力。所谓“K  战略”,本质在于加强精品内容生产,以满足市场对网络影视作品“质”与“量”的需求。

目前,网络视频行业仍需吸纳影视行业最优秀的人才,与顶尖制作方达成深度合作,而内容生态系统的独立和完善都仍需时间来打磨与验证。

(三)技术浪潮波涛狂涌,视听效果水涨船高

1.基建狂魔:IT基建加速,传输环境更加优化

与网络视频市场拓展前景直接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于网速、流量等条件改善。

2020 年是 5G 建设加速期,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强调信息领域“新基建”要将“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作为重点工程。截至2020年底,我国5G 基站约71.8万座,其中约58万座是2020年间落成,预计2021年建设90万以上座基站。

截至2021年2月,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约2.7亿。2020 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656亿 GB,较上一年度增长35.7%, 是5年前的40倍之多,延续了十年来的上扬走势。

5G技术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数据速率的提高,而在于网络延迟的减少,不仅是当下工业互联网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技术引擎,更为网络视频行业的长期发展夯实“硬核”地基。

其中,“5G大视频”概念指“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生产”和“无处不在的视频共享形态”,技术赋能网络视频向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AR/VR演进34,让画帧更精美、播放更流畅、体感更真实、特效更震撼、呈现更细腻的精品影视作品得以更好地展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视听体验。

同时,5G及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摄影棚等衍生或相关技术将以先进设备提升网络视频生产力水平。超高清视频升级换代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预计2020-2035年,电信运营商为视频网站、央视和省级电视台转4K的业务将带来137亿元增量。

此外,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与超高清视频的深度结合也将在2021年跨上千亿35量级平台,实现高新技术驱动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提质励新”,加速精品化进程,促进满意度提升。

2.换机狂潮:5G终端换代潮起,视听性能释放

5G及其技术应用提高了“传出”与“传输”的效率,而智能终端的“普及” 与“升级”则改善了网络视频用户的观看体验。

逆转乾坤:一举打破两个陈年趋势

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在2016年突破90%大关后,连续5年在高位平台艰难前进,已迫近天花板。疫情期间,日常通行、网络购物、远程工作等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智能机的普及。2020年上半年,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97.4%。同时,六年来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不断拉长的历史也在2020年终结,且手机用户集体换新的趋势持续是大概率事件。

强势来临:5G机型与高性能深度捆绑

另一个重要指征是,市场关注多年的5G手机终于成群“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 2020年三四季度苹果等头部品牌的新机型大规模上市,2021年全球5G手机渗透率有望从15%提升至 35%。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5G手机渗透率达到69.49%,远远领先于美国、欧洲及其他亚太国家。2021年Q1,国内市场5G手机上新80款,以9126.7万部的规模占总出货量的72.7%。可以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率先进行新一轮设备升级,为欣赏质量更佳的精品影视作品做好硬件准备。

网络视频在小屏设备上的画面观看效果受屏幕尺寸、分辨率、显色度性能影响。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产品创新停滞不前,但主要厂商在“屏幕” 和“拍摄”两大功能上展开角逐。“大屏化”趋势下,窄框屏仍是审美标准,全面屏占比提高,折叠屛应用范围加大。2021 年第一季度我国上市的手机中,超过八成是大屏手机(5 英寸以上),5G 手机中大屏占比高达100%。这些硬件升级方向对网络影音视听效果提升无疑是一大利好。

(四)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强力甩干行业水分

在过去的一年里,网络视听行业受益于“宅家战疫”等连锁反应,长短视频两头开花,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特殊环境之下,相关部门连同行业协会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思虑不懈,出台了多份建设性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网络视听领域生产创作与传播扩散的双向管理。这些政策的推出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健康发展与精品化进程起到了具有针对性的切实效果。

1.移动端聚合,培育多屏生态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联合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要以技术创新驱动媒介融合发展,同时做到“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同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在此基础上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坚持平台与网络并用”,同时做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以达到“提高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之目的 。各部门的共同举措为推动媒介融合的加速发展增添助力,同时意在优化和创新内容生产,提升精品内容的整体产能,加强了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

媒介融合大势之下,各平台功能相互借鉴,单一媒介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属性。其中“智慧广电”项目有效整合优质资源、生产要素,以“向互联网主阵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的融合方向。

2020年,短视频、电商直播等收入增长迅猛,达2113.13亿元,同比增长87.18%。而直播作为近年火热的网络实时视频形式,与短视频等视听平台相嫁接,为电商部门形成了“前店后厂”的销售渠道,也为短视频开拓了内容长度向外延伸的容量空间。但与此同时,在这类直播当中低俗、庸俗和媚俗的“三俗” 现象屡禁不止,虚假宣传信息防不胜防。

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直播节目应按照“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视听内容服务”,并“对直播间节目内容和对应主播实行标签分类管理”。而在6月份,国家网信办等八部门就已开展了针对网络直播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了规范管理,并对“直播带货”等商业行为作出了进一步规范,激励正面导向内容的输出,为网络视听相关节目内容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统计监管,挤进数据泡沫

为了加强对广电及网络视听行业的统计管理,进而发挥出广电信息咨询与监督的实际作用,针对数据造假影响行业正常有序的健康发展等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多向并行,重拳出击,为行业数据治理提供了绿色稳定的发展环境。

2020年3月20日,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并强调该规定“适用于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调查、搜集、整理、研究和提供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统计资料(包括大数据统计资料)的广播电视行业统计活动 ”,将网络视听整体纳入其中。文件从人员机构、统计制度、调查管理等多方位入手,对数据监管做出了具体规定。

4月15日,总局重新修订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指出要“强化统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切实保障统计数据高质量”,最终实现“引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核心任务 。这一文件的出台是对 2019 年《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进一步跟踪落实,也是对《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的具体实施。11月4日,总局进一步强化对统计监管和数据治理的关注,发布了关于印发《防范和惩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规定》的通知, 明确了数据造假的处罚制度,划定了责任,落实了中办、国办所下发之《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数据公开透明, 提升数据可信度建立了基础性保障。

3.整治内容“注水”,支持精品干货

2020年同样是网络视听行业去除“注水”,凝缩“干货”之年,除了数据水分,节目内容水分同样受到大力挤压。

2020年2月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具体地提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同时,对成本配比做出了规范化要求,明确“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4月15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和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厉行节约,共克时艰,规范行业秩序的倡议书》,建议“我国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应控制在每集400 万元人民币以内,摄制人员酬劳亦应同步降低30%,同时需进一步调整主创和主演人员酬金过高的现象”。2020 年11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严格控制演员和嘉宾片酬的要求。

一系列文件明确表达了相关部门对剧目拖沓、老片翻拍及明星不合理高片酬等客观问题的整治决心,表明了对内容注水的反对态度,对精品干货提供的实际支持。一方面,新规有利于调整分配环节失衡问题,改善其他主要创、演人员之外的专业工种的低收入困境,提升作品的编剧创作、灯光摄影、服化道美、配乐音效、特效技术及后期剪辑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网络视频制作成本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在品质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总体制作费用,这不仅意味着更多优秀的影视人才收入增加、“小而美”的制作团队行业资金准入门槛降低,而且有利于引导减少“明星依赖”现象,“去粗取精”,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4.杜绝跑马圈地,夯实剧作基础

要“讲好”故事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好故事”,精品剧作的基础是精品剧本。2020年2月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申报备案公示时,制作机构须向有关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承诺已基本完成剧本创作。” 这意味着制作机构除了以往必须的申报材料外还需提交一份《完成剧本创作承诺书》。

该规定直接杜绝利用题材“跑马圈地”和“空手套白狼”的急功近利现象, 并在影视作品生产过程中提升了剧本地位、加强编剧的话语权,将“精益求精” 的起点向产业链上游推进。与2020年出台的其他“明星主演限薪令”结合来看, 影视行业的分配格局将进一步公平化、合理化。长期来看,行业对优秀编剧的依赖将大幅加强,助力老牌剧作家练“绝活儿”、打磨新“代表作”的同时,也能吸引年轻的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一行业,为影视行业“精品化”注入新鲜血液。

重点案例解读

(一)2021年网络电影单元案例解读

1.本年度“网络电影单元”案例综述

2020年对于网络电影是兼具变革与发展的重要一年,如何守正创新,不断超越,让“高峰”在“高原”之上层峦叠嶂,仍是网络电影出品方的主要探索方向。

为了分析2020年度网络电影整体特征,总结网络电影领域发展得失,经数据筛选和专家推荐,本次共从全网作品中挑选了十部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影片进入最终讨论环节的研究视野。从出品方来看,网络电影头部市场仍是“爱优腾”的天下,但相较往年而言,腾讯与爱奇艺两大平台几乎平分秋色,而优酷的份额占比明显有所下滑。选择单一平台作为首发网站仍是大部分作品的第一选择,但多平台共同发行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该年度优秀作品类型特征较为明显,且颇为“喜庆”。在这十部作品当中,仅喜剧类型片一项即有7部,达到了 70%的惊人占比,创历年所未有。该类型影片大受欢迎的现象背后,与新冠疫情大肆横行,社会情绪普遍难以放松不无关系。相比之下,其它类型标签更像是“喜剧+”的组合配件,往年火热的古装、动作与青春类型影片都仅有一部。

从创作主题来看,2020年度进入最终讨论范围的作品中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数量显著增多,对于正能量与价值引领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如《春来怒江》与《村里有情况》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结合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 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瞻远瞩做出了注解。《树上有个好地方》通过讲述在陕西农村发生的童年故事,关注家庭、教育与儿童,展示了成长路上的变与不变,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正向的启发意义。《中国飞侠》则以极具日常生活色彩的外卖小哥角色切入,展现了作为“北漂”的主人公在生活的磨难之下坚守本心的可贵品质,诠释了面对困难坚忍不拔,勇于征服现实的“中国式英雄主义”。

经过研究发现,2020年共有五部优秀网络电影能够代表该年度最高水平,分别为《春来怒江》《树上有个好地方》《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中国飞侠》《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从题材来看这些作品正能量十足,立足时代背景,关注现实问题,涵盖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百姓生活及国家安全等多项内容标签。值得一提的是,这五部作品中有四部选择了爱奇艺作为首选播放平台,凸显出爱奇艺近年来深耕网络电影领域的努力成效。总体而言,注重国计民生,强调价值引领,成为本年度网络电影的核心议题,而平台分布的一超多强态势也是本年度的重要特征。

2.院网电影界限模糊,线上播映日趋主流

网络电影虽然在制作成本和模式上无法做到和院线电影同质,但在数量上和播放频率方面可以与院线电影互补。随着传统院线电影资本和优秀电影人的进入,网络电影的制作质量和营销水准、效果必然会大幅度提高,院网界限会进一步模 糊。随着院网融合的进一步加深,网络电影制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会继续不断提 高,选题方向更加主流化,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020 年网络电影上线量为787部,其中爱奇艺(385 部),优酷(217 部)和腾讯视频(159 部)仍是最重要的出品方。

自 2014年出现以来,网络电影上线量经历了2016年(2463部)的“爆发期”,随后进入“沉淀期”,减量提质成为核心议题。本年度上线量相较 2019年的789 部仅减少2部,数量基本持平。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受益于全国民众“宅家抗疫”带来的精神娱乐需求大增,2020年网络电影占总上线电影量比例增多,全年网络电影取得上线备案号的作品有745部,而通过规划备案的项目则高达4533部,相较于2019年全年网络电影规划过审不足3300部的成绩上升近 40%,网络电影产量或迎来新一波增长。

此外需要留意的是,院线电影的立项数继续下降,2020年立项2494部,仅为线上备案数量的一半左右。2020年初,徐峥导演的《囧妈》选择线上播出,并由字节跳动买断免费提供给全国观众,开创了院线大片转线上的先河。电影由线下走向线上已不仅是纸上谈兵的趋势预判,而是媒介发展与观众选择下的客观结果呈现。

3.商业模式持续更新,分账票房再创新高

网络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网络电影发行与分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比如同时在几家网络视听平台上映的“拼播电影模式”和“高端付费模式(PVOD, Premium Videoon Demand)等。

2020 年,拼播电影共有21部,正片有效播放3.7亿,其中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的《奇门遁甲》获得年度网络票房冠军,证明了拼播模式的商业价值。今年研究报告中的重点案例《陈翔六点半之民间高手》在爱奇艺和优酷上联合发行,开创了网络电影POVD模式先河,为后续入局作品树立标杆。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在于,只要内生基因足够优秀,网络电影也可以得到平台方与院线电影同一模式发行的待遇。

从2020年底到2021年初,“爱优腾”三大国内头部平台分别对网络电影的分账模式进行了等级划分调整和细则更新。优酷偏向于高分账短周期的模式,而另两家模式相近,但周期相对较长。商业模式不断革新之下,分账票房硕果累累。

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网络电影分账票房超过1000万的作品达到79部,其中由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双平台“拼播”的佳作《奇门遁甲》分账效益创下了5641万的票房新高,而另两部票房超5000万的作品《鬼吹灯之湘西密藏》《倩女幽魂:人间情》及位列四名《海大鱼》都由腾讯视频包揽,在头部市场进步明显(参见表 2)。但是分账超千万作品最多的平台仍是爱奇艺,2020年以42部之数拔得头筹。各平台的市场分布特色趋于鲜明。

4.相爱相杀,网络电影搭上短视频的“顺风车”

视觉亮点密集,在短视频平台上“易燃易爆”

一方面,网络电影与短视频平台契合度高。相比于院线电影,抖音全平台影视创作者中,网络电影相关投稿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布量和播放量出现倒挂现象。

这是因为,短视频平台上“易燃易爆”的作品多长于在极短时间(3-5秒内) 集中展示视听亮点,正是奇幻、动作等依赖视觉冲击力题材的用武之地,而这些恰好是网络电影擅长的类型。

平台转换无缝衔接,短视频平台“种草”又“引流”

此外,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影博主发布“拉片”式解说,将故事主线和精彩情节浓缩成数分钟乃至60秒之内的“速看”视频,有些辅以恰到好处的点评,直接向喜好此类作品的观众推荐。

虽然此类播主并不局限于网络电影,但用户用手机刷到短视频后,可以趁着兴趣热度切换长视频平台进行观看。据统计,超过六成用户因短视频而观看长视频58。这是因为,相比于院线电影,这种“无缝衔接”的转化路径更短,因此引流效果更佳。

“二次创作”与“软盗版”,“兴趣算法”与“信息茧房”

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上的“二次创作”可能引发“软盗版”纠纷,而拆解式速看造成剧透,同时消解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令为其辛苦付出的产业链心寒。此外,短视频平台基于用户观看行为的精准推送也可能加固用户的“信息茧房”,让观众沉浸在密集刺激中,减少其他题材和类别的作品信息的触达,也可能造成对特定品类的审美疲劳。

因此,网络电影从业者应该摸索推进“授权制度”,“化敌为友”,搭上短视频爆发的“顺风车”。

5.题材高度集中,系列老片衍生新品

经对上述优秀作品和分账数额较高的作品同时进行梳理便不难发现,获得分账较高的作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题材集中,二是系列化的老 IP 通过推出新作再获成功。

从2020年分账前十名的网络电影来看,带有“奇幻”属性标签的作品竟有八席,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排名前五的《奇门遁甲》《鬼吹灯之湘西密藏》《倩女幽魂:人间情》《海大鱼》《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均属此列。如果将这个范围放宽到前二十,乃至分账过千万的所有影片,则会发现奇幻、悬疑、怪兽和冒险等非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有相当大部分为系列作品的延续,如“鬼吹灯”“狄仁杰”“四平青年”等系列在往年的各类优秀作品讨论中也常被提及。系列作品上新是对过往经典 IP 的向下探索和深入挖掘,强化了系列的整体知名度,并因广大的观众基础而更易获得成功。但是,这一现象也凸显了网络电影类型主题太过集中,创新驱动相对乏力的事实现状。

6.价值引导任重道远,制作质量未可乐观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2020年网络电影现实主义题材及主旋律内容有所回暖,诞生了一批如《雪豹之虎啸军魂》《奇袭·地道战》《中国飞侠》等分账过千万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聚焦于革命战争年代或当代生活故事,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我们选取了《中国飞侠》作为本年度重点研究对象。

然而,这类作品数量在有所提升之下总体仍然较少,能够发挥的价值引导作用依旧有限。从近几年的市场评价来看,网络现实题材及主旋律电影在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平衡的可能,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该类作品的上线量,进一步增强社会价值询唤。

另一方面,质量的提升仍是网络电影努力的主要方向。客观而言,近年来网络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投资额度都在持续增长。以优酷为例,2020年优酷平台上线的网络电影投资区间在1000万以上的作品增加了 100%,位于500万至1000万区间内的作品增长了135%,投资 500 万以下的影片则下降了 4%。但与之相对的是,网络电影的网络评分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分账完全不成比例。如2020 年分账最高的《奇门遁甲》豆瓣评分仅有5.4,其次的《鬼吹灯之湘西密藏》则只有4.0,其他年度代表作品也都处于较低水准,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这些作品作为重点研究案例。

可以说,网络电影质量的进步空间仍然非常广阔。或者,换句话说,在付费点播制度“蹒跚学步”的时候,用户最担心“踩雷”,因此低评分现象是必须搬开的绊脚石。

(二)2021年网络综艺单元案例解读

1.本年度“网络综艺单元”案例综述

半年度研究报告选取的重点研究案例受众面广、选题多元,涵盖表演、职场、音乐、舞蹈、体验等多项内容标签。它们试图突破圈层壁垒,与主流价值观接轨;兼具娱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有些作品深度关注社会现实,社会讨论度高。本年度研究对象涵盖“爱优腾芒”四大头部平台,凸显了各大平台在立足自身禀赋和品牌特色的同时,研发力度的加强和原创能力的提高。总体而言,各大平台综艺节目战略布局差异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经过2018年的快速发展和 2019年的平稳转型后,2020年度网络综艺总量稳中有升,共计127部,比2019年增加20.9%,不仅超出卫视综艺 60.8%之多,而且与后者近年明显的收缩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在疫情红利期,线上节目内容成为了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综艺内容创新加速,反而成就了“网综大年”。2021 年第一季度,全网综艺有效播放88亿,同比保持稳定,环比增长19%。

2020年11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的通知,再次强调文艺创作的导向问题,提出文艺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21年2月21日,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所有网络综艺节目提出了94条实操性较高的标准,指出了综艺节目生产要素中的具体红线。

国家对于网络综艺规范性引导和制度性管理使得2020年各平台在网络综艺节目在内容制作上稳中求精,题材多元,力求突破。不少关注社会现实、兼具娱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深度、有内涵、社会讨论度高的爆款精品网络综艺节目走入了受众的网络视听空间。

从本年度网络综艺单元研究案例类型来看,“综 N 代”真人秀节目依然是网络综艺节目主要类型,但头部综艺选题类别却趋于多样化。除了一直火爆的音乐舞蹈选秀竞技题材外,关注人们工作、生活、情感、家庭的现实题材类节目和能消解疫情带来的低迷情绪的喜剧类节目增多。

2.现实题材视角多元,主流价值娱乐呈现

在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的背景下,网络综艺在实现娱乐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激发人们对于自身与社会整体生态的审视,并具有价值观引领和人文关怀的传递功能。2020年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制作出诸多体现“去娱乐化”或“新娱乐化”的精品综艺节目,关注社会复杂议题、引发观众思想共振。

报告采用的研究对象中,爱奇艺观察类慢综艺真人秀《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以男人做家务为视角,聚焦亲情、爱情、友情等多重情感进行剖析亲密关系, 不仅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现实问题,呈现出家务劳动和性别分工的勾连,推进代际互动与家庭和睦,新时代新家风的树立,倡导情感沟通与人文关怀的传递;《功夫学徒之走读中国》是由政府机关、网络视频平台和Discover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跨国职业体验类纪实节目,节目聚焦“2020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年”,勾勒出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共创美好生活的活力景象。节目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学徒们走入中国美丽新乡村,读取扶贫密码,让全球观众见证我国精准扶贫的累累硕果,感受不同反响的中国风采与力量。

3.纵向延续网综N代,横向衍生“IP宇宙”

本年度网络综艺精品 “纵向延续”和“横向衍生”格局已成,标志着精品网综的运营模式在产业链各环节均已达到基本成熟。

纵向延续:《吐槽大会》辈分最高,两支新秀杀出重围

2020年,整个综艺板块中“综N代”数量约占47%,而本报告选取的精品网综案例中,除《德云斗笑社》和《戏剧新生活》两支新秀“杀出重围”,其他作品均为“综N代”,约占九成。

这些“综N代”中,有6档节目已连续播出三季或以上。其中,“辈分”最高的是 2017 年 1 月首播的《吐槽大会》,本年度其第五季作品口碑依旧。而“创造系列”自2019年起,三年内产出《创造101》《创造营2019》《创造营2020》

《创造营2021》四季节目,《明日之子》系列也已经推出到第四季“乐团季”,

《这!就是街舞》(第三季)也延续了前两年的高人气和好口碑,均曾被选取为本报告研究对象。《潮流合伙人》(第二季)、《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中国新说唱》(第二季)都延续了首季节目的水平,受众反馈良好。

2020年暑期档头部综艺的用户观看行为数据显示,“综N代”节目的平均单设备观看时长超100分钟,高出新综艺12.2%,平均吸引6.4个品牌植入,其全网曝光的范围和流量表现也更佳,沉淀下大量以“老友”自居的忠实观众,“未播先火”成为招商市场的通行证,比新综艺更能快速进入“同频共振”的阶段, 从而引发深度情感共鸣状态,可谓“吸睛”“吸金”“吸粉”又“吸泪”。

横向衍生:“独轮”、“四驱”到“履带”

除了“纵向延续”外,本年网综的“横向衍生”趋向愈发凸显,平均每档节目有2.17 档衍生节目。

网综节目佼佼者从最初的“独轮式”的孤品时代,经历“四驱式”的系列时代,进入了“履带式”的IP 时代。“履带”是“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自成一体,结构紧密,故而在上坡和复杂路段通行性极好。其中,在高质量网综 IP 承担了“驱动轮”和“负重轮” 的功能,而衍生综艺和跨界联营使整个 IP 能应对细分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开拓“一鱼多吃”的战场。

稳居网综“头把交椅”的选秀类节目由于自带“养成”属性,能够塑造用户与选手间“相依相伴”的参与感,情感链接与用户黏性相辅加成。例如,《明日之子》和《这!就是街舞》系列分别衍生出《你的明子》《明日高校宿舍日记》、《一起来看流行舞》《街舞营业中》《师父!我要跳舞了》等节目,以相对较小的制作成本收获好评度,可谓“根正苗红”。

衍生节目不仅能够适时地填补正片播出的空白时间,也可以在“季间空白”发挥“保温”和“预热”的作用,而且能以更垂直的定位和更犀利的观点承担起“破圈”大任——将收视人群范围拓展至正片主流受众的边缘群体,甚至是正片未曾触达的小众人群和收视“飞地”。

4.网综特色“转基因”,文化破圈当先锋

受疫情影响,网络综艺节目上新量随综艺类节目整体减少趋势而稍有下降, 但网综节目与台综节目规模差距却在进一步缩小。2020年,网台综艺数量比约为 1.30,虽低于2018年的1.59,但高于去年的0.9272,在连续三年势均力敌的拉锯对比中,以微弱优势实现了反超。

强势题材:文艺秀场、智趣挑战、品质生活、女性群像

2020年热门网综栏目可分为四大类:文艺秀场、智趣挑战、品质生活、女性群像。从本年度网综精品节目来看,美食、喜剧、脱口秀、时尚这四大“网综强势题材”高质量佳作频出,而旅游类、竞技类节目数量减少,形成了相较于台综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然而,目前网综在亲子、职场和少儿等类型的优秀作品仍如凤毛麟角,且整体上对社会话题关注较少,体现出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的脱离。这一方面是为了和注重文化、竞技、生活等大众题材的台综节目产生差异,另一方面也与网综类视频受众年轻性和观影习惯个体化有关。近年来,随着重点受众年龄和社会角色的成长,网综节目也在填补这一短板。2020年,《令人心动的 offer》、《婆婆和妈妈》、《女儿们的恋爱》、《做家务的男人》等网综节目开始集体关注职场和家庭这两个青年人重要的社会参与场域,体现对个人成长、立业发展、代际沟通、联姻相处三个社会话题的思考。

网性优势:潮流敏感、互动即时、题材垂直、形式灵活

网络综艺精品栏目的优势来源于这些作品的“网络基因”表达。相比于台综,网综的优势在于潮流敏感性、即时互动性、题材垂直化和形式灵活化。因此,网综往往有更强的内驱力和执行力去追逐社会热点的变化节奏,包括快速试水和迭代,一旦出现圈层爆款,就能够以此为中心,进行“周边传播”和“跨界传播”,拓展其受众版图。

《创造营》等系列选秀节目将成团与否的决策权交给观众,这激发了视频受众的参与感和价值感。相比于早年间仅限于电视播出的选秀节目来说,网络综艺中竞技规则的多元性、易得性、可玩性得以强化,故而有效参与者的触达规模更大、应援手段更丰富,与热门话题实时捆绑,“反馈弧”更短,从而可以呈现出节目与现实间种种戏剧化效果,提升用户观看和参与网络综艺节目的体验感。

同时,网络综艺与电商直播带货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在李佳琦、薇娅入驻台综节目的同时,网综直播带货类节目已经能构成独立品类,培养网综用户“边看边买”的收视习惯。然而,在“直播与综艺”、“娱乐与电商”、“内容与营销”三对关系中,追求平衡是否意味着中庸?追求出圈是否一定会失衡?至少从今年研究报告选取的案例来看,带货类网络视频在“视听价值”与“销售业绩”间找到最优解仍需时日,明年的《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将进一步关注。

下海友好:跨界融合的先锋试验田

指的一提的是,非传统网综选手集中出道,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尝试推出综艺节目,试水长视频赛场。这是因为相比于网络剧和网络电影,网综赛道对非传统选手早期入场门槛更低,对创新与融合的先锋试水作品也较为包容, 事实上承担了“圈层文化连接器”的中继作用。

哔哩哔哩出品的嘻哈类、配音类节目《说唱新世代》《我是特优声》等。其与央视频合办的跨年晚会《2020最美的夜》,以流行方式演绎经典影音作品,并将主流文化和小众元素以较低的成本融合,其中试验成功者可为后续创作指引一条新方向。由于评估体系延续性和节目数量基数的要求,此类综艺节目暂时无法成为《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的独立篇章。但是,新型晚会类的网络影视作品亦应引起研究者日后关注,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精品网综形式之多样、变化之迅速,必须时刻准备将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进行升级。

5.精雕细刻女性群像,“少女”常驻“熟女”翻红

如果说2004年《超级女声》在电视台的播出开创了女性综艺节目的先河,那么随后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视频网站的崛起则使得女性题材综艺选秀类节目引爆网络,成为了社会热点现象和讨论话题。

2020年网络综艺精品中,女性综艺栏目代表作有《创造营 2020》、《女儿们的恋爱》(第三季)等。比起女性作为审视客体的早期综艺,近年来女性综艺更多地尝试作为主体的价值观输出,包括对传统男权观念下女性刻板印象与自我束缚的揭露、思考与反抗,并通过议程设置技巧将其上升为社会话题。

“她综艺”的火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爱优腾芒”四大传统网综平台的受众群体中女性比例高达六到七成,因此节目内容也主要迎合女性审美,二是“她综艺”赋予了女性媒介平台上的话语权。关于女性的荧幕话题不是只有“小三”、“渣男”、“好嫁风”、“贤妻良母”,女性不是囿于家庭的社会旁观者,也不是物化、符号化和被男性主体所凝视的对象,她们可以跳脱传统审美藩篱,成为话语主导者。

腾讯视频制作的《创造2020》直接喊出了“敢!我有万丈光”,女生们具有自信果敢,真实又个性鲜明的气质;芒果TV 自制的《女儿们的恋爱》(第三季)是一档关注女性成长、增进代际沟通、树立家风建设的情感类观察综艺,在鼓励女性勇敢追爱的同时强力聚焦代际沟通,传递温暖正能量。这些女性综艺都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寻找身份认同,追求独立自信的时代特质,坚守正确的女性价值观,凸显新时代女性风貌。

2020 年多部优秀网综从不同角度重新发掘了“30+”女性的形象与身份,而这一群体在传统影视作品中长期是模糊甚至缺席的,因而腾讯分析将2020年表述为“中女翻红”的一年。

6.原创发力差异竞争,新秀入阵格局微调

2020年平台加大战略化布局,从自身禀赋、品牌特色出发,厘清发展思路, 加大内容研发投入,引入专业化人才、团队专业化能力。因此,网综出品平台差异化、个性化趋势显现。

在生产端,腾讯视频以年产量44部的傲人成绩占领独播自制网络综艺首位,从本年度研究案例来看,由腾讯制作的网络综艺有9部,几乎占领半壁江山。而从自制节目总量来看,芒果 TV、优酷自制综艺数量首次超过爱奇艺,B站携UP主大军杀入阵地,《说唱新世代》《欢天喜地好哥们》《花样实习生》等作品受到Z世代青睐,平台格局随之改变。

本年度研究案例显示,腾讯视频加强垂直化开发,通过《创造营2020》、《明日之子乐团季》等作品保持在团综养成竞技类节目中的优势地位,同时也通过《吐槽大会》(第五季)、《德云斗笑社》等作品向语言类节目发力,拓展平台喜剧元素。芒果 TV 继续发挥湖南卫视母体的青春娱乐优势,以“卫视传承+自制”战略打造独播节目带,主打推理和贴近日常生活情感的节目类型,其中《女儿们的恋爱》(第三季)、《婆婆和妈妈》(第二季)、《密室大逃脱》(第二季)表现优异。优酷视频融入“大阿里战略”,内部推进文娱电商融合,外部谋求社会化版权共享、渠道共融战略,在节目制作上深耕舞蹈类节目,比如《这!就是街舞》(第三季)。爱奇艺除了继续保持在音乐类节目上的优势、平台音综标签强化,覆盖说唱、乐队、原创等潮流圈层,同时布局生活类节目。

2021年网络剧单元案例解读

1.本年度“网络剧单元”案例综述

2018年来,每年网剧播出量都高于电视剧,本年度更以300部的产量占据剧集总量的 73%,进一步强化了领先优势。同时,网剧在艺恩播映指数、豆瓣评分上有所提升,比肩甚至略压电视剧。

可以说,在电视剧多面收缩的2020年,网络剧交上了“投资规模”“作品数量”与“质量口碑”三重上行的亮眼答卷。这意味着,资本、产业和观众对网络剧精品化的进程和前景持乐观态度,同时,这三者分别从制作经费、人才团队和市场反馈三大支撑因素助推网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年度报告选取的剧集案例中,超过六成以现当代为时空背景,而古装爱情剧经历长达三年的持续降温后,可谓大浪淘沙,与2019年频遭撤档和“裸宣裸发”的仓促上阵大有不同,本年度古装剧头部作品质量明显提高。

从单集时长和总集数来看,2020年单集时长仍然与电视剧持平,但研究选取的案例集数却比往年作品大幅减少,平均29.4集,不仅平均数跌破30集,而且有四分之一作品低于20集。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偏好的双重作用下,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2020年找到了兼顾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方法论,在尝试融入浪漫手法、喜剧色彩和悬疑元素中取得良好效果,子类型创作多样。2020年,IP 剧总体数量和比重相较于2019年略有降低,但仍维持在四分之一上下,而精品剧阵营则呈现出IP剧几乎雄踞半壁江山的强势格局,悬疑、都市、古装、甜宠是本年度精品剧作的IP剧主要品类。值得一提的是,精品剧集大多体现了所属品类在2020年的新突破,如甜宠剧试图撕掉“无脑甜”标签,不再刻意回避恋情中的挫折,虚构童话世界中的梦幻城堡,而是为现实向故事增设甜趣色彩的叙事滤镜。再如,更多城市普通人形象出现在都市剧中,角色视点的切换引发了观察角度的丰富,更多“接地气” 的网剧作品构成了2020年赛博舞台的现实向图景。

 2.网剧形态:力争短精快

近年来,在流量明星片酬攀升和加价竞购的背景下,制作方为了摊薄生产成本、平台方为了增加广告收入,剧集“注水”现象屡见不鲜,是网络剧精品化进程中的一大阻碍。然而,剧集注水并非网络剧领域“一家之困”,也无法依靠政策“一禁了之”,只有监管部门、影视产业、观众市场多方打出“组合拳”,才有望解决。

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再提“限薪”,并发布“限集令”,提倡电视剧网剧创作集数不超过40集,明确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电视剧方面,五大卫视打破以往“长剧霸台”传统,加大短剧的购播力度;而网剧领域则更为积极热烈地拥抱政策,并将该倡议视为行业自救的方向。

2020年5月,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家在网剧业复工复产之际联合六家头部制作公司联合发布倡议书,反对网剧注水,鼓励精品短剧。

在网络剧语境下,“短剧”概念的定义比电视剧更加严格,前者要求不超过24集,而后者则可放宽至40集。在这样的标准下,视频平台所追逐的短剧更短,在招商的压力和会员的挑剔下,也就要求这些短剧必须是“浓缩的精华”。同时,网剧观众也看腻了注水剧,在社交平台“吐槽”同时,用“弃剧”行动投票,向上游生产者表达不满,这是网剧精品化导向渗透大众审美偏好的成功表现。

令人欣慰的是,本年度精品短剧在数量和质量上表现不俗。2020年播出的20集以下剧集多达103部,约占全年剧集的三成,而爱奇艺播出的短剧中几乎一半都是短剧,我们选取了其中满意度优异的5部精品短剧作为研究案例,而网络剧单元的案例中六成不超过30集,年度爆款《我是余欢水》和《隐秘的角落》仅12集,更说明网络剧完全可以“更短,更快,更强”。

3.悬疑题材:追求真善美

2020 年,悬疑短剧在以爱奇艺为首的视频网站主导下取得长足进步。本年度

报告选取的研究案例中,有5部属于悬疑类,其中《隐秘的角落》和《司藤》更是年度现象级爆款网络剧。而年度短剧类型中,悬疑剧涨幅达到五年最高,占比约22%,直逼占比23%的爱情剧,轻松超过都市剧、古装剧等传统的网剧主流题材。

“真·大众题材”,商业价值高

悬疑剧几乎是所有年龄段观众主题偏好的前三名,分布均匀,且性别差异不大,故而相对于其它主要类型,其男性观众比例更占优势,是社会兴趣统一程度超高的“真·大众题材”。

数据显示,悬疑剧最主要的观众人群是处于20-39 岁的一二线城市人群,兴趣标签覆盖“金融、汽车、游戏和旅游”,因而在制作方植入广告、平台方贴片广告等盈利需求下凸显特殊的商业价值。

直击犀利问题,启发大众思考

悬疑剧的爆发主要是因为这种内容题材的短剧形式十分契合,并且网络文学市场中悬疑推理佳作储备充足,稍加改编,即可以较低的拍摄成本生产出短小精悍、剧情紧凑的悬疑剧,而叙事中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伏线千里,这就要求观众在阅片的同时投入脑力和精力,从而激发深入剧情的参与感。观众一旦踏入故事, 环环相扣、反转连连的推理过程马上就会用其强大的吸力锁住观看者的好奇心。

罪案与探索的过程天然地集合了矛盾与反差,是非、真伪、善恶、正邪的对立可以顺理成章地串起一系列对人性、道德、伦理方面等犀利问题的深入探讨, 在展示社会现实、启发公众思考、引领精神价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剧中恰到好处的留白既是紧张情绪的喘息,也给观众深度思考与自主表达的空间,正所谓“哲学讲理使人知,艺术不讲理,而能使人觉”。

吸取电视剧前车之鉴,打磨网剧版悬疑精品

早在20年前,电视剧行业中就出现了《重案六组》《少年包青天》等一系列优秀的刑侦悬疑剧,这一题材进入短暂的黄金时期。然而,热潮之下,部分劣质作品对犯罪过程、侦查技术和暴力场景甚至恐怖情节过度渲染,污染了创作领域, 这一前景无限的题材从此沉寂了多年。

直到视频平台重新发现了这个广阔蓝海,并将其与网络视频所擅长的手法嫁接,逐步探索出罪案悬疑题材的新路线——依托热门推理小说,融入戏谑、玄幻、无厘头等元素,通过快节奏的反转制造紧张情绪,满足观众高速烧脑和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在人物塑造中,跳出沉稳严肃的英雄模板值窠臼,凸显人物的个性甚至作无伤大雅的缺点,使得角色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今年上线的精品悬疑短剧在此基础上,又在情节的逻辑性、推理的缜密性、情感的合理性方面有所提升,尤其是《隐秘的角落》,集现实题材悬疑剧视听语言之大成,通过对镜头表现力的精雕细琢将观众带入紧张的情节;《重启之极海听雷》延续《盗墓笔记》系列的故事线,由小说作者亲自担任编剧和监制,为悬疑小说大IP宇宙改编为精品网剧做出示范。

悬疑短剧爆火,而这种主题鲜明、剧集精悍的作品需配以新型宣发手段。爱奇艺和优酷两个早就布局悬疑赛道的视频平台先后开设了“迷雾剧场”和“悬疑剧场”,而芒果TV的“季风剧场”则揽入更多题材的短剧作品。《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将持续关注2021 年悬疑题材和相应剧场的后续表现和未来发展。无需质疑的是,20年前电视剧行业用切身教训拉起的警戒线不能再被触碰。

4.平台战局:稳中有变

本年度报告选取的研究案例中,独播网剧大体上延续了“四大家族”血统, “爱优腾芒”各有亮点;第二梯队奋力追赶赶,仍有空间;哔哩哔哩新秀入局, 锋芒初现。

本年度报告所选取的20部剧集案例中,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平分秋色,各占八席,也都贡献出破圈之作,但从今年的布局思路和作品个体来看,二者恰恰体现了精品网剧的两条路径。

腾讯视频资投入力度大,又手握阅文集团旗下的海量优秀网文IP,因此倾向于从产业链上游取得高质量版权并邀请顶尖制作公司进行改编、摄制,《传闻中的陈芊芊》在剧集播出后,原作者再将其改编为网络小说。同时,腾讯视频发挥母公司深耕社交的用户基数优势,在立项前可洞悉市场风向,播出后又可为受众贴身打造触达通道。

而爱奇艺则着重发挥原创能力的优势,在新题材的开拓上更为多元大胆,例 如本年度研究案例《重启之极海听雷》和《终极笔记》都是爱奇艺擅长的盗墓剧 作品;2020年又以《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作品率先进军悬疑赛道,并趁热打铁推出5部作品和3部预告,大力“押宝”短剧类别,更多作品将在2021年三、四季度接受市场的审评;在《猎场》、《云巅之上》、《守护神》等行业剧的 经验基础上,本年度爱奇艺的娱乐圈行业剧《怪你过分美丽》也收获了一众好评,遗憾的是,目前网剧领域中行业剧虽然在职业类型规模和专业把关水平有所提升, 但总体仍欠火候;此外,《爱情公寓》这个大IP已经走过12个年头,爱奇艺也在今年其第五季中下足形式创新的功夫。

此外,哔哩哔哩首战告捷,《风犬少年的天空》以平台内播放4.1 亿和豆瓣8.2分的成绩助其一举挺进年轻人喜爱的准一线平台。“2004年的一群少年”的故事在时空背景和角色标签上与目标受众高度契合,自身特有的弹幕文化又为同一年龄层的观众打造了共同观影的虚拟空间。优酷聚焦都市爱情,虽然本年度只贡献了 3支进入报告研究范围的精品案例,但《司藤》却是当之无愧的年度爆款,足以凭之跻身“精品大厂”行列,甜宠剧的水准也高位保持。

青春、仙侠、甜宠是芒果 TV 的传统偏好,这是其与湖南电视台密切关系的结果,然而2020年中,二者出现了“松绑”迹象,其原因可能是作为视频网站, 需要拓展母台主流受众之外的用户群体,毕竟“网台联动”多年,芒果 TV 的表现可圈可点,暑期会员内容有效播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系五大平台之首,云合数据显示芒果TV是 2020 年唯一一个剧集和综艺播放量实现正增长的平台。因此,业界难免加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待。

5.排播模式:触目精新

随着“迷雾剧场”“悬疑剧场”“季风剧场”的上线,网络剧的“剧场化”又称为业界热词。事实上,“剧场化”运营模式已有历史,2013年见的头部视频平台就曾借鉴电视台的剧场模式,推出“阳光剧场”、“青春剧场”等排播方案,将所购剧集按标签分类,聚集播出。近年,爱奇艺也推出过“爱青春剧场”、“忆英雄剧场”、“竖屏控剧场”等,腾讯为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过“献礼剧场”,并为引进版权剧开辟“海外独播剧场”。然而,2020年爱优腾芒新推出的几大剧场却与此前有别,不仅阵仗更大、规格更高,还呈现了“网性”更浓厚的新特点。

首先,新的“剧场”中,“剧集”只是服务的一部分,而打通平台,构建的“用户场”才是核心。例如优酷今年推出的“宠爱剧场”,设置“霸道总裁”“王爷将军”“高冷学霸”三大青春甜宠剧细分类别,并分别囊括《你听起来很甜》、《东宫》、《冰糖炖雪梨》等爆款剧作,精准满足女性观众各类观影偏好,为阿里系电商平台变现聚集核心圈层用户。例如,2020年开年小成本美食剧《人间烟火方小厨》不仅分账破亿,而且优酷与饿了么、淘宝和天猫分别上线“边看边吃”和“边看边买”产品,为7000余商家带来超10亿曝光量。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部剧是典型的“叫座不叫好”——商业成就斐然,观众反馈平平,将其与“裸宣爆红”的姊妹篇《花间提壶方大厨》相比,只能说网剧的“精彩”体现在只有做“精品”才能得“喝彩”,否则单纯的剧场化运作可能营造“题材茧房”,只能追求“圈地自萌”,而少“破圈爆款”。

其次,2020年的“短剧热”更需要2021年的“热剧场”维持温度。12集是目前标准短剧集数的风向,而单集时长也有趋向缩短的迹象。但单支短剧的招商空间有限,无法沿用此前“大热剧扛大红旗”的广告营销模式。因此,“剧场”应运而兴,将同类短剧打包排播,可以实现“以‘局面’代‘散点’”的整合营销,在维持热度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甚至更具优势。爆款剧作承担“高峰”的拉动作用,精品短剧维持剧场“高原”基调,从而给未来更多创新作品的试水播出建构一个“恒温泳池”,加速“精品化短剧”的迭代与“短剧精品化”的进程。

总之, “剧场化”背后是网络剧的“内容题材化”、“模式结构化”和“生产流程化”,这也是视听产品工业化趋势的一个侧面。相比于手工作坊,工业时代各类商品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加工精细、品控稳定,但影视创作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人们在追求手机、服装等实在用品的个性时,对文化产品新颖性的需求只会更高,尤其是将同题材剧作集中于同一剧场时,如何持续推陈出新、缓解审美疲劳、规避套路陷阱、构建立项、创作、发行、宣传、反馈与评价各环节机制灵活的“创新一条龙”应是网剧创作和视频平台应共同面对的“剧场精品化”课题。未来,我课题组将在“网络视频满意度”的基础上,对探索“网络剧场满意度”的评估体系进行跟踪研究。

网络影视产业的未来展望

(一)平台布局“十四五”,主角仍是主旋律

2020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把文化建议摆在突出位置,并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并直接对广电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强调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网络视听平台要把履行好社会责任作为立身之本,做到“主题宣传有亮点、精品创作有突破、服务大局有作为,行业发展有新高度”,坚持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社会正能量、充满艺术性的新时代精品佳作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同时,网络视听平台应增强布局能力、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对标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党和国家重要事件节点超前规划、提前布局、主动策划重点创作项目,特别是现实题材项目,不断推出精品。

2020年10月1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展播活动正式启动,评审结果于2021年5月26日公示。本届《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选取的研究案例中,《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春来怒江》以及网络剧单元的《风犬少年的天空》《我是余欢水》等兼具艺术和文化价值的佳作名列其中。

2021年,互联网影视产业各环节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共同战疫”重大主题宣传中形成的战斗精神,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主题,围绕党史、革命战争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认真创作,精心打磨,努力打造网络视听精品的高峰之作和史诗之作。各播出平台也将全力重点推荐,同频共振、形成声势,增强主题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创造现象级传播,用网络视听语言挖掘重大历史题材的时代精神。

(二)技术赋能新体验,升级视听产业链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网络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营销战略等全产业链革命性变革,也带给了网络视听平台内容创新的契机。

提升视听体验,创新编排模式

视频智能合成技术、视频大数据搜索系统、全息成像技术等新型视听技术的创新迭代,将不断提升网络视听内容创作传播效率和互动体验。而网络视听行业直接受益于5G商用背景下带来的大带宽、低延时、广覆盖、多连接等特性,有望助力超高清视频、VR技术快速规模落地,迭代原有内容形式并催生新消费场景,增加观众沉浸在场体验。

2021年,爱奇艺独播网络剧《爱情公寓 5》,在第13集《弹幕空间》中采用了互动剧模式 。全集设计了16个互动节点,用户可以通过不同选择解锁不同结局。

发挥营销优势,变现商业价值

互联网去中介化、去渠道化的特质,正在以“媒介即讯息”的巨大威力重组视频行业,赋能各类玩法。近年来,《潮流合伙人》实现了自创品牌及全链条带货模式,“爱优腾芒”也均已推出相关IP 衍生的“直面消费者营销模式(D2C,Direct to Consumer)的直播带货业务。而在长综艺之外,爱奇艺旗下短视频兴趣社区“随刻”亦在加速入局直播带货与短视频带货。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视听节目可以实现在短视频平台的精准营销。2020年,头部网络视听平台纷纷把短视频平台作为节目营销主战场,很多网络视听作品“未播先红”。如网络电影《蛇王》的抖音话题播放量达到17.9亿,创下了网络电影营销新纪录。

技术不能当精品,理性看待“云综艺”

疫情初期线下节目录制停摆,催生“云综艺”等节目形式的出现,即嘉宾专业演播间之外,通过简单的视频设备实现节目的录制。主要形式为“宅家综艺”,其内容包括“云聊天”“云串门”“云点歌”“云运动会”“云公益”甚至“云蹦迪”等。虽然“云综艺”形式轻盈甚至有些简陋,但在编排和后期等制作环节却存在有别于常规综艺的挑战,而且现场性、互动性要求高的综艺节目“云呈现”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确有反响热烈的节目,但2020年3月30日以前的16档云综艺无一达到研究案例的选取标准,2020年3月31日及以后上线的“云综艺”数量锐减,从第三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我们的追踪观察告一段落,可以初步推断,“云综艺”是2020年疫情期间因陋就简、昙花一现的网综类型,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也许能发展为传统网综节目的联动补充甚至“标配部件”,但短暂的历史亮相期已经证明曾经火热一时的“云网综”尚未开启精品化进程,距离扛起“中国网络视频精品”大旗还有很远。然而,云技术为虚拟摄制、特效剪辑等后期环节的应用场景已做好充足铺垫,2021年,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变革动态。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已经在互联网影视行业有所应用,但仍属沙洲戏水, 并未进入深水区。这是因为,AI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发展程度都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的水平,2017年才进入该领域研究的“第四次浪潮”。无论是“暴力法”还是“训练法”,两种途径均应受“封闭性准则”或“强封闭性准则”限制,将技术革新议题纳入产业决策的通盘考量之中。因此,网络视频产业链对AI技术的使用要树立场景裁剪和改造意识,切不可盲目乐观、仓促应用,避免造成技术升级的“周期性起伏”。

(三)破解“精品方程”,实施“精品工程”

破解“精品方程”

纵观历年《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各类作品题材视角愈发多元、形式创新层出不穷,但能称得上“精品”的项目无不具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和“市场精准”的内在共性,因而取得了“关注度”和“满意度” 的双丰收。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所谓的“精品方程”,将成为“精品”的必备因素囊括其中,令视频生产者可以通过类似“解方程”的办法,来获得作品生产的“最优解”?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使互联网影视产业的制作成本与市场效应像等式一样保持两端的“平衡状态”?

文化产业不是数学,无法做到极致的化简和百分百的精确,但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五年来,《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案例库已在作品网络电影、网络综艺和网络剧等作品类型积累了不少研究样本,未能在当年用于重点研究对象者亦可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让我们逐步接近这个梦想中的“精品方程”。

首先,“精品方程”中的未知数一定不止一个。影视作品生产过程环环相扣,每一个链条都有自身追求“精品化”的具体方式——策划者决定“讲什么故事更好”,剧作者聚焦于“怎样讲得更好”,表演者磨炼精湛演技,服化道工作者营造视觉氛围,音乐作者贡献听觉享受,宣发环节将其恰到好处地包装起来,就连每个观众“播放”与“弃剧”的行为、“安利”或“吐槽”的反馈都是“精品方程” 等式两侧变化的砝码。我们知道,方程中未知数越多,需要的条件也就越多,因而“精品方程”不止是单一的等式,而应是多个方程联立起来的“方程组”。而我们追求的“解”,也应是多环节、多链条相互作用的一组或多组解。

其次,如果说“精品方程”等式左侧是“影视生产”,右侧是“市场需求”,那么,“精品解”一定是动态变化的。特定的爆款佳作可以贡献一个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答案,但没有任何具体的“精品配方”能够成为“万金油”。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我们不可能指望供给侧的某个“财富密码”长盛不衰。事实上,产业越成熟、市场越健康,“精品配方”的“保质期”就越短。正所谓“化之者生,破之者进”,单纯的机械模仿只能带来同质化作品扎堆,不仅“套之者死”,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乱市场环境的生态平衡。

最后,“精品方程”的解必须经得起反复验证。“网络视频满意度评估体系”力图通过不断优化提高评估准确性,但最有力的评价指标永远是时间。一时的风尚也许“来势汹汹”,每个时期都有现象级作品在“万人空巷”后被逐渐淡忘,网络影视作品所处的产业环境迭代节奏更快,时间的考验更加严酷。然而,无论外部背景如何喧嚣,真正的“精品”应如煅造打磨到极致的刀锋般锐利,具有跨越代际、穿透时代的力量。

实施“精品工程”

自2018年《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发布已来,我们已对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精品化历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持续性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以“关注度”与“满意度”衡量影视作品,以“博”与“雅”为尺度评估影视精品, 更联合学界与业界专家,共同见证了历年“年度关键词”的“爆火”与“冷却”、热点题材的“黯然退场”与“强势回归”,并对行业中“大水漫灌”或“精耕细作”的动态进行点评,以期成为“互联网影视精品化进程”中的方向标。我们欣喜于高质量作品的争相涌现,欣赏着先锋作者的大胆探索,而最令人振奋的,是行业逐步走进“正向循环”的种种迹象,是产业链相关方为推进“精品化进程” 的万千努力。

然而,我国互联网影视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盘根错节的产业生态。“精品化” 是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方针,但这并非一蹴能就的“攻难克艰”式任务,也不是路径清晰的“按图索骥”式改革。事实上,在短期利益、成本控制、生存竞争以及一些历史顽疾的作用下,“精品化”可能会面临分岔路口的迷茫,甚至经历局部的临时徘徊。生产者、监管者、投资者、消费者间相互做功,“牵一发而动全身”式的连带反应屡见不鲜,诸多不确定因素让行业对“精品化”的追求成为一场“前途光明美好、过程扑朔迷离”的“探险”。因此,用“精品化进程”来描述这一现象未免受制于过简化和单向化的局限,不如将其指称为“精品化工程”,以体现其中主体多元、因素复杂、关联密切和历时长久的特征。

任何一项大型工程都离不开规划目标、勘探调研、图纸设计、过程管理、风险控制和评估验收等环节,“互联网影视精品工程”亦是如此。

“以精品奉献人民”是这一工程永恒的愿景,而《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的其使命在于通过洞察与分析勾勒出联通“现实”与“目标”的桥梁轮廓。《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数字的解读,“研究工程”本身就是“精品工程”中的一部分,对“精品工程”的观察不应局限于站在固定的“瞭望塔”保持“高瞻远瞩”,而应深入系统、观照现实,为主要环节假设追踪观察的“固定机位”,并随时准备聚焦最新动态的“游动机位”,为“广角镜头”增加细节刻画,为“人物特写”增加景深。我们为工程各环节采集数据、解读现象,并就此提出问题,再于下一年度回答它,用“?-!”式构图为工程建设的变迁留下时代写真。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