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十年·变】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这十年
发布日期:2022-08-19 19:27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间点,国家广电智库组织撰写【十年·变】专题文章,从各个侧面,观察和分析十年来行业变革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展望趋势和前景,展现全行业踔厉奋发、创造更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今天刊发第五篇《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媒介文本的纪录片,紧紧围绕“国之大者”,越来越彰显其“时代影像志”的独特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播价值;在新时代新使命的感召下,纪录片构建起其在主流舆论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纪录片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呈现出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面对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时;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光荣与梦想中……中国纪录片发展紧扣时代脉搏,主题主线精品频出,呈现出多类型发展的发展格局。

以2019年至2021年变化为例,全国制作纪录片时间从8.45万小时增加到8.87万小时,全国播出纪录片时间从50.19万小时增加到74.07万小时,增长23.8%,网络纪录片创作全年上线数从150部增长到377部,增长151%;海外传播纪录片14部。2021年的数字统计中,全国卫视频道共开设124档纪录片栏目,播出纪录片1034部,累计播出纪录片116181集;网络纪录片亦有大幅提升,全年上线数量377部;全年制作纪录片8.87万小时,同比增长1.95%;播出时间74.07万小时,同比增长19.28%。

纪录片创作生产的繁荣,既通过数据清晰地展现,更通过作品的质量真实地呈现。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以“记录新时代”纪录片重点项目为抓手,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工作要求,悉心指导、全力推动《诞生地》《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风华正茂百年青》等建党百年主题的纪录片创作。此外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绝笔》《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留法岁月》《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岁月》等,北京台的《红色记忆:365个党史瞬间》《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广东台的理论文献片《从三河坝到井冈山》,浙江台的《红船领航》等党史题材纪录片,以小故事观照大历史,是庆祝建党百年纪录片重磅力作的典型代表。《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青春之我》《青春龙华》《曙光》《青春正当时》《闪耀的平凡-青春接力》等一批纪录片聚焦青年,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红色血脉的赓续,受到年轻人的关注。这些作品既是建党百年主题宣传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生动视听教材。

全面立体呈现决战脱贫攻坚时代进程的众多纪录片作品中,《脱贫大决战——我们的故事》通过平凡百姓的鲜活故事,生动诠释国家扶贫开发实践;《中国减贫密码》将视野拓展至国内外扶贫规律与经验案例;《闽宁纪事》聚焦宁夏闽宁镇的扶贫历程;《攻坚日记》持续记录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跑好最后一公里》则深度记录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鲜活案例。这些纪录片强烈的纪实性、故事性和情感震撼力,将纪录片创作推上了新的高度。

这十年,围绕献礼重要纪念日与纪念活动的纪录片亮点纷呈。涌现出《习仲勋》《筑梦路上》《一带一路》《长征》《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走在大路上》《大阅兵2019》《拉林河畔》《不朽的马克思》《重生》《彩色新中国》大国外交》《飞向月球》《港珠澳大桥》等多部纪录片。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创作的纪录片《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朽的丰碑》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创作的《东方主战场》《大后方》《根据地》等,这些作品以回望艰苦卓绝历史、深情缅怀英雄先烈,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在众多“中国梦”主题纪录片中,2013年中央电视台和学习出版社摄制的五集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全方位、多侧面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构想,充分反映“中国梦”一经提出释放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共鸣。

这十年,关注现实、记录时代越来越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的自觉和共识。在重大事件中,2020年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第一时间深入抗疫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疫故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英雄。《同心战“疫”》《今日龙抬头》《逆行者》《金银潭实拍80天》《一级响应》《又见炊烟》等一大批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气质。系列微视频《非常手记》《返工后如何科学防护》《这些日子谢谢你》《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等,也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全民战“疫”的历程,引发全网关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精神力量。

北京冬奥运会和冬残奥会激发着纪录片创作的巨大热情,也有力推动了中国体育题材纪录片的跨越。《冰雪之歌》《中国冰雪道路(出发篇)》《我为冬奥制战衣》《智慧冬奥》《筑梦冰雪》等,为观众们深入了解冬奥会、走近冬奥会打开窗口。可以说,重大的事件和进步是时代的足音,而纪录片把这些足音收录起来成为历史的节点。

这十年,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创作手法和叙事方式。中国教育台的《重返红旗渠》以全新的思想表达,回望历史山河,传承红色基因;《落地生根》摄制团队在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深处的小山村蹲点拍摄,历时41个月,真实记录这个贫困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艰苦而伟大的脱贫攻坚历程;《大工告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运用纪实拍摄和具高科技感的特技手法,故事化呈现机场宏大的建设运营图景;《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通过真实再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生态风貌,唤起观众对保护生态的自觉。

纪录片创作《百年巨匠》《西泠印社》《中国》《王阳明》等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贯通人文历史,展现丰厚中华文化积淀;《科学的力量》《智造美好生活》等展现科技进步为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改变;《蔚蓝之境》《东向大海》等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有《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水果传》等美食文化类纪录片带动观看纪录片成为“新时尚”。

这十年,高新技术的运用在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纪录片是高新视频技术应用的先导领域,积极推进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高新格式纪录片的创作生产正在力求为观众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我在故宫修文物》《你好AI》《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等使用8K摄影机拍摄,容纳更丰富的拍摄内容;《航拍中国》通过宏观空中俯瞰和微观近距离拍摄相结合,全景式呈现美丽中国;还有运用超高速镜头的《大地私宴》,运用微距镜头的《水果传》,运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的《风味人间》等,进一步突破纪录表达边界,以高新技术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这十年,行政主管部门持续引导优秀纪录片进入好时段好平台。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支持和引导省级卫视频道在“920”节目带播出优秀纪录片,让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播出,鼓励支持网络视听媒体开设纪录片专题专栏,不断扩大国产纪录片播出需求,为各省级卫视差异化良性发展注入新活力。积极开设、精心打造纪录片栏目,总台央视《国家记忆》、北京卫视《生命缘》《档案》、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山东卫视《五洲四海山东人》、深圳卫视《温暖在身边》等纪录片栏目定位明确、风格多元,通过长期积累,已拥有一批忠实观众群,成为纪录片播出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多的视听网站也设立专门的纪录片频道,布局推动纪录片创作播出,电视制作机构更是纷纷增加投入、扩大规模。

这十年,纪录片正推进中国故事、中国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政策鼓励下,一批国际合拍片应运而生:《柴米油盐之上》以中国的飞速发展为大背景,讲述了普通人逐梦小康的故事;《活力密码》以国际叙事语态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行进中的中国》关注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各种难题和考验;《远方未远——一带一路上的华侨华人》从海外中国人的的角度去记录“一带一路”在延伸发展中与各国人民间的血脉联系。

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2月10日又推出《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8月中宣部办公厅和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推优扶持项目的通知》。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契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主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纪录片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以下三点发力:

一是出精品。目前,中国纪录片产业总量超过40亿,国产优秀纪录片数量和质量都得到长足发展,我们更要有高站位、大格局、深谋划。强化精品意识,要善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善用科技手段引领创新,树立纪录片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精品意识。

二是出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发现、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大国家对纪录片制作机构特别是国有纪录片制作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扶持一批重点机构来强化纪录片创作队伍的持续性、稳定性,形成政治上可靠、业务上可信的头部企业人才矩阵。新时期应持续加大对纪录片专业频道和栏目的资金扶持,加大纪录片专业频道和栏目的评选评优力度。当然,人才的凝聚培养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推动引领,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连结作用,通过打造纪录片专业基地(园区),举办纪录片专业节展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既懂创作又懂运营管理,既有国际传播理念,又有国际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出效益。纪录片是纪录当下、表达观念和价值的最好载体,出效益就是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扶持、打造、推动一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精品纪录片,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社会效益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也体现在作品的立体传播和相关延伸里,要强化以纪录片为纽带,在国内传播中凝心聚力,在国际传播中交朋友、结伙伴。

综上所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十年,是积极进取的十年,是守正创新的十年,是加速度发展的十年,是不负时代使命的十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我们纪录片创作者们更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纪录片创作的正确方向。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准自身在时代大势中的定位、在历史长河中的航标,义不容辞担当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历史责任。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让人民始终处于叙事的核心、舞台的中央、镜头的焦点,为人民群众奉献精品。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赋予作品强烈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影响力。在纪录片创作中,聚焦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挖掘选题,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把反映新时代作为重中之重;用激昂的创作用影像书写不负国家人民的新时代精品篇章,以优秀的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纪录片人,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作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执笔人:赵捷)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