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贯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有线电视网络迎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2-06-14 18:50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其中明确由广电网络公司承担国家文化专网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文为广电网络等文化企业在整体战略中找准坐标、发挥优势、发展自己,提供若干提示和指引。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文化产业界更是倍感鼓舞。中央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文化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既提出了文化数字化的中远期目标,又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可谓纲目并举。文化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在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发展自己,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找寻自我定位。

《意见》明确指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由广电网络公司承担国家文化专网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同时,在《意见》提出的八项重点任务中,三项都和有线电视网络有直接关系: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依托现有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由广电网络承担如此重任符合其身为国有文化企业的定位,能充分发挥基础网络传输的优势,在现代文化生产体系中找准坐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国家文化专网快速形成,无需重建

我国的广电网络是伴随着四十多年的有线电视业务发展成熟起来的,基本形成了进村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都已建成了链通全省的骨干网,覆盖城乡的接入网,与邻近省份互联互通形成的区域网络有京津冀环网、东北环网、西南环网等。

因此,国家文化专网无需重建,只需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同时,2022年全面启动的广电5G建设,可以实现接入网广泛覆盖和灵活组网,满足文化体验场景的信息交互需求,更便捷地帮助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适应消费者对数字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

支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联通文化生产和消费

《意见》明确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国家文化专网形成了,文化传输的基础设施也就具备了,这为多元主体的生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公共文化机构、文化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多元主体都可以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加入到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共建队伍中,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每个主体可以依法依规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上开设“数据超市”,文化生产者、文化生产线将在这个平台上公平、公正、公开地获得文化资源数据。经过加工生产出来的文化数字内容再通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对接分发渠道,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因此逐渐形成。这样就激活了文化生产,也打通了文化消费。

谁生产谁拥有,解决文化机构转型升级的痛点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导下,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提高生产效能,开发新业态的文化产品,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触达消费受众,解决了文化机构转型升级的痛点。

“物理分布、逻辑关联”的策略实现了“谁生产谁拥有”,通过标识解析,需求端可以快速检索到想要买的文化数据,经过文化数据平台的供需匹配,就可以完成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和分发全流程,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找到了有效途径,实现了数字化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生产闭环,文化消费开环,以确保数据安全

国家文化专网是确保文化大数据产业各环节互联互通,并提供数据传输通道的专用通信网络。数据安全是保障。为确保文化大数据安全,文化生产应采取闭环管理,文化消费可开环,文化数字内容可通过文化体验网关接入互联网和线下体验场景,但是文化体验网关需保障互联网内容不进入需求端(包括线上终端)。

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

承建国家文化专网的任务,是因为有线电视网络就是在为广大群众提供电视节目内容而发展而来的。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又为广电网络赋予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

从2017年全国十个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共建数字电视网络图书馆开始,新闻出版物、音像制品、有声读物等文化数字内容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百万图书进千万家庭,户均年图书保有量达百万种,年更新新书120种,惠及全国近5000万家庭用户。这个指标对于提高全民阅读起到了重要探索和实际作用。同时也证明,有线电视网络不仅能够传输视频,还可以传输更多文化数字内容,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完全可以胜任文化传输的主通道。

永不落幕的沉浸式“电影院”

依托中国数字文化资源库,还可以生产更多守正、互动、关联的公共文化产品,形成更多的场景应用。未来,人们可以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在数字农家书屋、新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华书店、学校等公共场所,沉浸式体验国家文化专网传输的文化体验产品,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地域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数字化成果,而且这种体验是常换常新的,是永不落幕的。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