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传真
长三角之声 | 拓展新型内容生产方式,打开城市广播的突围路径
发布日期:2021-08-23 18:25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主力军挺进移动互联网主战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近年来,南通广播积极顺应媒体融合趋势,秉持实际、实用、实战、实效之原则,主动拥抱新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借外力,拓版图;同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主动设置议题带节奏,在融合传播中不断提升影响力。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南通广播在当地收听市场份额达到89.7%,智能移动终端点击量300万+,位居长三角城市台Top10,成为长三角地区传播力强劲的广播媒体。

内容为王,注入新动能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不能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服务的媒体不会赢得未来。随着广播受众主体由中老年人群向青年群体转化,智能终端收听大幅超过传统收听,成为车载收听之后的第二大收听终端。因此,广播必须创新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以用户思维生产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受众感兴趣进而产生黏性的内容,着眼于强化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主阵地放大主流舆论的声量。

重大新闻报道是主流媒体提升影响力的重要发力点,也是对媒体融合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验。2020年2月,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南通广播推出了“抗击疫情,南通广播在行动”融媒直播行动,将直播车开到街道社区、园区企业、交通卡口,通过广播节目、直播、微信推送、短视频、海报等线上线下、音视图文的融合传播,既科普了防疫知识,又将南通上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实际行动传递到千家万户,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发挥了主流媒体稳定器的主心骨作用。2021年7月,面对新一轮疫情,南通广播四套频率在原有传统传播手段基础上着力在“视频号”新媒体端发力,在疫情防控资讯发布、疫苗接种点和核酸检测点探访上都使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予以呈现,取得较好效果。

南通广播还打破地域壁垒,纵横联合,相互借力,形成区域影响合力——联合江苏新闻广播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秋到农家》全媒体新闻行动;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南通广播联合苏州台、上海台三地八家电台共同呈现了一场4小时15分钟的融媒直播,新闻、交通两套频率官微直播线上观看人数突破55万;2021年7月下旬,为有效抗击台风“烟花”,南通广播参加了长三角广播联盟发起的“沪苏闽浙皖多城直击,全媒体联合实时直播”,及时滚动发布南通防台、抗台相关信息20多条。不仅如此,还从7月25日上午11点启动四频并机直播,连续直播11个小时。通过电话连线、记者一线采访等形式,传递最新交通出行信息,台风对农业生产、港口、景区等的影响及各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迎战台风的最新动态,打好抗击台风“烟花”宣传战役。

两会报道也是广播新闻的主战场,近年来南通广播在两会报道上不断创新,融合不断深化,上会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实现了“移动端优先、融媒体互动、声屏网联动”的立体式发布格局。比如,在2020年南通两会期间,报道小组推出了“两会同期声”策划,采用音、图、文集结推送,2021年南通两会期间,策划推出《聚焦南通两会——代表·委员VLOG话民生》系列短视频,收获不错的传播效果。

内容为王不代表一成不变,更需要内容创新。经过七十多年的孕育和沉淀,南通广播筑起了自己的品牌护城河,新闻、交通、音乐、财经四套频率涌现出一大批听众喜爱的品牌节目和主持人,他们应和着时代的节拍,在不断创新中绽放光彩。比如,开办19年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通过市县融媒联动,音视频同步直播、短视频二次分发,节目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广播节目成为节目创新的主流。疫情期间,南通广播开办了“云问诊”“云课堂”“云厨房”“云党课”等基于融媒传播的“云系列”节目。聚焦脱贫攻坚,策划“驻村第一书记”、弘扬传统文化短音频产品“家风小课堂”等节目。紧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事件和主题,许多节目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制作精良等特点,深得受众喜爱,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的影响力。

传播创新,激发新活力

投入重金搭建自己的移动客户端,是不少传统媒体融合之初的首选,南通广播也面临这样的抉择。基于实际、实用、实效的考量,南通广播在媒体融合传播渠道方面更多是借力发力,构建了微信、微博、抖音号、视频号以及进驻多家移动收听APP的媒体矩阵,成为主战场上的“轻骑兵”。多渠道的融媒化传播,有效提升了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目前,南通广播官微粉丝突破50万,其中南通交通广播官微WCI指数在全市名列前茅。

近年来发展火热的短音频与短视频内容,一方面使得广播的触达人群得到了扩大,让一些平时不听广播的互联网用户也成为声音消费者;另一方面也通过增加在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曝出,使传播效果更加可视化。

南通广播顺势而为,各频率均有自己的短音频拳头产品。比如,新闻频率的“小通的南通”、交通频率的“城市大眼睛”、音乐频率的“天籁童声为你读诗”、经济频率的“南通话900句”,都已孵化成短音频品牌产品。

短视频时代的来临,催生了原创广播内容爆款产品的不断出现,抗疫短视频作品“出征”,短短2小时,阅读量就达到180万+,成为南通广播众多爆款作品的代表。

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广播队伍不断转型,广播节目采制人员的工作潜能不断释放,广播媒体的发展渠道也日益多元。2020年4月,南通广播成功推出小程序“通通购电波福利社”网上商城,通过直播带货、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等形式,为疫情期间的本土企业搭建了新的展示销售平台,也为广播广告经营提供了新动能。

未来,随着广电的深度融合,广播与电视、新媒体之间更多的相互赋能,将会出现更为融合化、一体化的媒介场景。

科技赋能,构建新生态

5G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紧密结合,迎来信息通讯时代巨大变革,科技赋能将推动信息传播方式加速变化,从而改变传统广播电视的表达。

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让人工智能助力广播快速发展是关注的重点。当前,南通广播各频率都推出了各自的人工智能主播,直接参与节目生产。如新闻频率虚拟气象主播、音乐频率虚拟报时主播、经济频率虚拟新闻主播、交通频率虚拟路况主播等。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整理资讯,编辑简单的新闻内容,实现新闻编辑速度更快、出错更少、效率更高。现在不少广播媒体已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在广播节目内容、节目制作流程的深度应用。

在实现广播可视化的基础上,南通广播通过技术升级搭建了专业的音视频直播室,利用“通通购电波福利社”、爱逛直播等平台,以主播带货等形式开展全媒体整合营销。精心策划、人品适配的直播活动在为广播带来了新流量,也提升了营销力。“助农公益行——阳山水蜜桃带货直播”,通过广播线上预热、各类视频平台的创意宣传、主播实地探访、产地直播等形式,2小时完成销售额12万+。“通通购电波福利社”上线6个月,50多场主播带货实现利润近200万。

打造IP,拥抱新蓝海

媒体深度融合,迎来的必将是一片新蓝海,在这一进程中,打造专属自己的IP也必将成为融合进程中的闪耀注脚。南通广播近年来十分注重打造主播、栏目、活动三类IP。

媒体深融,需要既能“守正”又善“创新”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主播IP方面,南通广播每隔数年就会举办“双十佳”评选(十佳主持人、十佳节目)活动,通过评选,培养与时俱进的名主持人、名编辑、名记者,打造自己的主播IP。通过不懈努力,近三年来,南通广播的创优佳绩频传,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50多件。视频直播风口下,还涌现了主持人大宝这样的网红主播,抖音粉丝20余万。

而在活动IP打造上,南通广播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近300场,积累了诸多“叫好又叫座”的活动品牌,比如“全城猜灯谜,万人闹元宵”“南通市少儿故事大赛”“主播走基层,欢乐社区行”等活动,均连续举办十年以上。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手段,这些活动历久弥新,成为南通广播家喻户晓的活动IP。

南通广播的《小通时间》《有理走天下》《星花乐放》《芳华音乐》等节目通过可视化、多平台、多样态的传播,与社交驱动的“线上线下”共振,成为言值+颜值+吸金力俱佳的IP节目。

实际、实用、实效,是南通广播近年来基于自身实际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秉承的原则,这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探索,使得作为地级城市广播的南通广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之路。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加速推进,内容优势、技术迭代、传播创新、MCN共同赋能的新广播,将会在主战场上发挥独特优势,更加彰显主流舆论影响力。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