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传真
媒体融合苏州篇•智能化“中台”理念赋能融合媒体业务
发布日期:2019-10-16 14:36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苏州台2015年就启动了台内融合媒体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整合电视、广播、新媒体、报纸、网站等资源,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通过构建统一策划、多元生产、多渠道发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完成了融合媒体技术平台架构的建立,实现了节目生产制作的逐步云化。新媒体技术部在前期建立起统一指挥调度与生产平台后,瞄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新闻制作与传播中的应用,构建统一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打造了一体化“媒体+”服务智能化技术支撑平台。

一、构建智能化“中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才是核心,平台化的力量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鉴于传统的“前台+后台”的平台化架构已逐渐不能满足用户不断快速变化的需求,苏州台采用了“中台”理念,以真正为前台而生的平台,更好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更好响应服务需求,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快速、持续对接。

苏州台创新性构建统一的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完成了跨业务线的能力复用平台建设。“复用”是业务驱动和用户驱动的,是中台的核心价值。中台的优势有很多,服务重用,可以方便各业务线快速简单地获取能力,对能力和数据进行沉淀,更利于创新,解决“业务变化快”和“技术系统迭代慢”的矛盾。

智能化“中台”的建设采用双中台架构,由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组成。数据中台主要为各种媒体数据和运营管理数据提供持久化的存储,包括内容数据服务、传播数据服务、用户数据服务等支撑。技术中台主要为各上层应用提供公共的服务支撑,包括容器或虚拟机等微服务运行环境、数据库等基础服务、转码等媒体处理服务、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服务、云管控服务等。

通过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构建,可以快速适应融媒体业务的思路和模式变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向全业务链赋能,包括智能媒资、视音频处理、资源管理、媒体大数据等服务应用。从技术角度出发,中台这种创新架构模式,是一个可以灵活快速应对变化、快速实现前端需求的架构,避免重复建设,符合敏捷开发理念。

二、用AI服务用户

 AI能力已成为未来媒体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智能写稿、智能编辑、智能主播等应用已在媒体行业中崭露头角,改变着媒体行业的生产、传播常态,更新着服务用户、吸引用户的方式。伴随苏州台智能化“中台”的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媒体融合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各类场景中提升业务生产效能,创新服务模式。

智能搜索:苏州台媒资系统拥有1983年建台至今近17万小时视频素材,目前每天还有20小时的视频素材入库归档。在全文搜索的前提下,媒资系统建立了智能人脸识别能力,提供以图搜图、以图搜视频功能,一张照片就能精确定位全库视音频资料,实现历史资料的精准搜索、深度挖掘。沉淀的2500万人脸库为未来人物识别、聚类分析、专题分类等都将发挥更大作用。

智能唱词:建立的智能语音识别引擎提供20倍速的语音识别效率,除提供音频文件的语音转写能力外,还在非编线上提供智能唱词服务。智能唱词使非编剪辑中唱词编辑的时间在不到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三分之一,原来15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5分钟,精准又高效,直接成为很多栏目编辑离不开、放不下的重要功能。

智能审核:应用人脸识别能力建立本地人物库,对全库素材进行人脸翻库工作,可以精准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及语音中涉政、违禁等内容,在下载审核环节中提升效率和识别率,提升全台全媒体内容制作把关质量,彰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国庆七十周年之际,智能审核出库功能将很好服务各部门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重新解读工作,保障全媒体播出安全。

智能推荐:基于深度内容分析构建的全媒体知识图谱,结合对海量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建模,交叉融合应用于苏州台APP客户端,实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千人千面,打破空间、时间限制,激活长尾内容,优化用户体验。通过在自有APP端数据埋点,实时采集用户的点击、阅读、点赞和分享等行为数据,分析当前场景下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偏好,实现了向用户推荐呈现满意度高的资讯内容,提高用户黏性。经我们测试,参与的7000名用户相比普通“无线苏州”APP用户,个性化推荐的人均点击量平均提高23.69%,人均浏览时长平均提升了20.13%。

三、用数据驱动业务

先进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依赖于数据,数据中台的建设就是要对媒体行业的媒体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理解,通过建设内容数据服务、传播数据服务、用户数据服务等模块,为融媒体业务提供舆情感知服务、传播影响力分析、用户画像和智能策划支撑等,用大数据驱动媒体业务精准落地。

大市民生舆情:从2018年下半年起步,苏州台从市区基本盘做起,锁定权威网站的民生舆情、热点线索、投诉建议等数据,每天近千条信息汇入,机器学习自动标注每分钟640条,按分类标注、地理位置信息提取,以地图方式展示和检索,支持按热度、发布时间、区域等条件排序和搜索,目前已标注数据总量34万条,初步形成了可供日常采编运行的舆情追踪系统。民生舆情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度以及跟踪能力是未来苏州台要去深入研究和实现的方向,以便更好为政府掌握舆情动态、为媒体分析传播趋势提供支撑。

智能策划及传播分析系统:新媒体技术部通过需求调研、产品分析,上线了智能策划和传播分析系统,为业务部门的内容策划、选题方向、传播情况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智能策划支撑系统汇聚全网12亿篇文章,包含约60万各类新闻栏目,每天新入库的文章梳理在100万篇左右,5000余个新闻网站、10w+多媒体微信公众号,每天的采集数据量最大20000条,这套智能策划系统数据源全、覆盖面广,能够为业务部门第一时间提供各大官方媒体的热点新闻报道内容,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提供新闻线索服务,可针对新闻报道专题进行特定优化,对专题热点、聚焦的事件脉络进行跟踪,使生产策划的节目内容更有吸引力和传播力。

传播分析系统通过对新媒体内容的广度、深度、信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精准还原新闻传播路径,剖析传播问题,为传播效果评估、内部考核、传播版权监测、竞品内容比对提供有效依据,形成全台内容运营管理数据驾驶舱,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应用的敏锐度,促进传统媒体有针对性地改进传播策略,扩大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苏州台会员体系:苏州台内容传播的受众已逐渐从原有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纸读者转变为全媒体用户、会员,因此建立起会员体系成为了融媒转型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做了几件事:一是构建完成支持海量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快速批处理加工,以及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大数据平台,二是将苏州台新媒体用户包括“看苏州”APP、“无线苏州”APP、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的亿级历史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建立以用户主题、内容资讯主题、活动主题、政务服务主题和流量主题的数据仓库,最后通过数据仓库中用户注册信息、浏览信息、操作行为信息和服务办理信息等,勾画出用户的各类属性标签,形成苏州台的用户标签体系。

通过介入苏州台一系列的活动配合自主设计和研发的营销平台,在今年上半年新媒体技术部支持各部门运营团队完成了3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3万微信社群用户转变为苏州台注册用户。今后,我们还会将更多的运营手段与以APP为核心的全维度用户行为数据采集相结合,把苏州台APP和其他端口上的运营行为连接起来,去理解用户,建立完善苏州台的会员管理模型,形成精准化会员运营体系。

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既要建设台内面向采编发的全媒体工作平台和工具平台,更要建设面向用户的全媒体传播用户平台。通过智能化“中台”理念建设的融合媒体云平台,与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和配合,成为苏州台加快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强有力技术支撑。

(本文转自国家广电智库公众号)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