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从公共应急到平安中国,应急广播构建新安全格局“广电经验”
发布日期:2023-04-23 15:13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应急广播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的应急广播系统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当前,应急广播已不单单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正以多场景应用全面融入国家安全体系,在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融入新安全格局,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广播正成为新一轮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一环,成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电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有1个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13个省级平台,97个市级平台,以及1329个县级平台,共有1.9万套乡镇级的前端,22.4万套村级前端,以及217万个大喇叭的终端,3791万个支持应急广播功能的有线机顶盒、直播卫星、新媒体终端,并在江苏、山东、四川、河南等开展了城市应急广播建设,创新打造一系列新场景新模式,不仅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强大支撑,更以广电实践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图片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应急广播政策保障、跨委合作和技术支撑一体格局

一是将应急广播融入国家新一轮建设发展大局,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目前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明确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文件中,都对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和推进完善举措提出重要要求。中央财政层面,也持续对基层应急广播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十三五”完成442个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国家财政继续对701个老少边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支撑基层应急广播建设。

二是着力构建多部委协同合作机制,联合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近年来,广电总局与中宣部、财政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乡村振兴局、中国国家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等相关部委和单位深入交流合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的意见》《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动乡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应急广播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强指导各地开展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力度,促进各地应急广播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联合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开展应急广播的播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大幅提高应急信息播发的响应能力,实现应急广播系统端到端秒级响应,为今后对接和播发地震预警信息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技术规范化保障。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集中发布了11项应急广播的暂行技术管理文件,支撑了基层应急广播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2022年,根据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和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启动了有关暂行技术文件升级为行业标准的工作,为全国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便捷式机动应急广播系统、北斗应急广播系统、广电5G应急广播等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工作,组织制定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推动应急广播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图片

二、打造智慧应急广播体系,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场景模型等广泛应用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赋能应急广播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构建新型智慧应急广播平台和运维体系,围绕计算体系、资源体系、支撑体系、应用体系、安全体系,开发多种应用。如浙江省构建了智慧应急广播核心构架,省级平台基于广播传播模型、应急发布模型、灾害评估模型等核心算法,统一调度全省各级算力,预判全省风险态势,处理各类预警预报。该平台布置在广电云上,借助广电云的算力支撑,建设资源要素库和广播内容库,整合基础地理信息、行政区划、人口经济、事故灾害、气候气象和优质节目以及公益广告等,实现以大数据作为调度控制和分析决策的驱动模式。一些省的应急广播平台还具备应用服务注册管理、通信总线、远程调用、负载均衡、统一应用框架等功能,采用容器化独立部署,各功能模块之间独立运行,进一步降低相互之间的耦合度,从而更好的实现智慧化算力赋能各级平台和应用。

二是优化终端建设布局,逐步实现应急广播户户通人人通。为充分兼顾应急广播日常播出和群众生活生产习惯,避免发生扰民情况,各地着力完善应急广播终端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建设,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区域、人口集中区域、分散村庄等多种场景,对应急广播建设的点位布置、安装高度、电声功率、喇叭选型和朝向、与居民间的距离、播出时间、声音频谱优化等进行指标量化,形成广播传播衰减算法和测量方法。同时借助覆盖广泛的数字电视用户网和家庭智能网关,在电视、机顶盒、手机、家庭智能终端等叠加应急广播功能,探索具有应急唤醒和家庭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以及地震预警、安全预警功能于一体的融合终端,将应急广播延伸进家庭,逐步实现应急广播户户通、人人通。

三是完善互联互通,创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作机制。推动国家应急广播自动适配系统扩容改造,实现应急信息接入、制作播发、调度控制、资源同步等功能,联通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应急信息源。各省应急广播系统不仅与上级平台相对接,还积极接入本省地震、气象等应急预警系统,推动省、市、县、乡镇、行政村上下贯通、互联互通。探索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协调体制。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同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二十余家单位成立了“应急信息共享联盟”,联盟成员可实现应急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进一步提高了相关单位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工作中的协同能力。

四是向手机移动端迁移,提供多维度、精准化、智能化、安全便捷的应急广播服务。国家应急广播平台推出国家应急广播APP,主要功能有建设国家六级联络体系、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支撑各类日常运行管理业务。通过APP可以实现由国家到行政村的六级联络体系下的网格化管理。同时APP还可为各级联络员提供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在线通讯服务。当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广播力量可以通过APP随时召开视频会议,实时指挥调度现场救援工作,通过视频通话、随手拍等功能获取现场第一手的数据,并能够实时监控现场物资的情况、掌握救援人员动态,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决策辅助。

图片

三、创新“应急广播+”多元场景,构建大应急广电特色

我国应急广播系统具有鲜明的平战结合特点,应急广播发布地震、洪涝、台风、地震灾害等灾害预警信息,有力支撑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宣传引导基层治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应急广播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创新落地多样化“应急广播+”应用,以广电之力助推国家大安全大应急建设。

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助力传播党的声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应急广播深入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传,推动宣传触角向基层延伸。从党的二十大到每年的全国两会,利用应急广播宣传阵地,让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小喇叭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将党中央精神传到千家万户。如四川省开展了应急广播好声音行动、乡村好声音主题宣传,建设书香广播、应急之声优质音频项目等。

发挥应急广播预警作用,助力防灾减灾,搭建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快捷通道。在台风、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来临之际,充分发挥应急广播覆盖广泛、传播直接的优势,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公众,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断我通,有效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6月汛期以来,广西各市、县运用应急广播系统播发预警信息,开展防汛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助力防汛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发挥公共服务重要载体作用,提升认同感。推动应急广播进校园、进景区、进家庭等场景化应用,聚合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打造广电公共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搭建应急广播音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互通,探索建立省市县应急广播内容创作新方式,讲身边人、讲身边事,形成基层欢迎、群众喜爱的新时代应急广播内容库,提升人民群众认同感和对应急广播的认知和参与度。

发挥平战结合作用,构建社会治理便捷服务信息平台。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在城市管理、乡村治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发挥应急广播天网监控、雪亮工程、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中心等城乡综合治理平台协同作用,以应急广播系统为基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协助基层监看视频发现问题,及时发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控、基层治理等,扩展视播一体化应急广播,为“千里眼”安上“顺风耳”,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形成社会治理基础设施,提升各级治理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