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从来起起伏伏,类型剧也是一样。谍战剧近来似乎进入了新一轮的蛰伏期;古装剧——武侠这一路,《说英雄谁是英雄》之后,暂时没有新亮点;历史正剧这一路,也很久没有上新……闪光点于是又切换到现实题材剧。
最近,悄然登场的《二十不惑2》算是个惊喜。首先是它跟之前的《欢乐颂》系列一样,没改名字,直接以原剧名播出,算续作也好,算第二季也罢,总归是回到了影视制作的常态运作上。其次是它的品质不低,人物性格有发展,剧情延展有深入。《二十不惑》当初的表现就很不错,可惜当时媒体多围着中年题材的《三十而已》炒话题,反而冷落了更具观赏性与时尚感的《二十不惑》。这次《二十不惑2》继续惊艳,也算是冥冥中给了用心拍剧的团队一个表彰。
中年题材不好拍,也不好演,这可能是当初 《三十而已》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可是,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群戏,更不好拍,也更不好演,弄不好就显假、隔靴搔痒。这方面,当年两部大名鼎鼎的作品——《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奋斗》都留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两年过去,当初《二十不惑》的主演——卜冠今、关晓彤、李庚希、牛骏峰……各有际遇,难得的是,前作中那种角色间的熟悉氛围仍在,尤其是 《二十不惑2》一开场,甚至有些让我想起早年追《老友记》(《六人行》),每看新一季时的感觉。这在国剧里,就非常难得了。
两部《二十不惑》迄今为止,都有两个不同于其他剧集的亮点,一是曲笔反映生活,但生活的地气一直接得不错,兼顾了时尚与写实的平衡;二是剧集辐射的观看群体,不只是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更成熟的观众或是稍低龄一些的观众,接受起来也并不觉得违和,带出隐隐的扩大收视群的追求。
有扩大收视群追求的类型剧,当然不止两部《二十不惑》,同期热播的《罚罪》“意图”更明显。李幼斌、程煜、王阳、江珊、张晨光、李强、丁勇岱、董勇、徐洪浩、孙逊、史兰芽这样一批资深名演员凑到一起是要“整事情”的,现在呢——他们陪伴黄景瑜、杨祐宁、盖玥希等几个年轻人!
再看看其他主演的名字——傅浤鸣(原名傅程鹏)、夏侯镔、句号、周惠林、赵荀、郝率……这些或多或少都跟南京沾点儿缘分的演员,可是能单独组成一个隐形的剧集表演团队的。实际上,这些年正是他们,加上本剧中没出现的程愫、侯梦莎、任柯诺,为观众奉献了《特种兵》系列、《与狼共舞》系列、《铁核桃》系列、《飘帅》等高收视剧集。如今这些人整合起来,组成了《罚罪》这样一个庞大的主演团队,我们说它是“目前内地最具表演爆发力的团队”,当不为过。
从某种程度上说,《罚罪》像是“《扫黑风暴》+《破冰行动》的升级版”。剧情涉及层次之丰富、场面之多变、人物性格之多面,都是罕见的。其震撼力,可以媲美前几年那部《人民的名义》。这种品质的剧集,是随时具备了突破收视类型限制,全面俘获多层次、各年龄段观众的收视吞噬力的。我们经常评价某一部戏是“大剧”“大戏”,说的正是这种情形。
“大剧”“大戏”近年来频出,而且不再局限于古装剧,这是内地剧集发展的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它们的涌现既带动了市场,也不断推高着行业的制作能力;既让内地的剧集类型建设进入不断的自我超越阶段,也使观众不再满足于被已有的剧型趣味所禁锢。一句话:观众的观赏趣味固然影响着剧集的生产,剧集的艺术突破也在同时重塑受众口味及观赏人群的细分。
“大剧”“大戏”的繁荣,使得“类型观众”不再是个固化的概念,这概念正变得胃口更大、更富于时效性,也更带有变量的色彩。影视与观众,历来相互影响。
大数据时代,一些业内人士往往爱对观众做类型细分,这不算错误。但这里有个误区:分析观众欣赏口味和习惯时,千万不能被自己熟悉的那些类型规律困住、僵化。毕竟时代在变,人也一定会跟着变,何况人类审美趣味中一向还有着“喜新厌旧”的变数。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受众和市场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有些正是影视制作者打破瓶颈的绝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