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文艺评论】从运河主题视听作品看“好选题如何答好卷”
发布日期:2022-08-26 19:16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视听文艺创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一旦找到了好的选题,如何交出漂亮的答卷,是各类型视听内容创作主体都在关心的问题。我们以近期围绕大运河主题的视听作品为例,看它们如何对一个好的选题进行破题、进而解题。

近期,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以大运河江南段近十年综合治理为故事背景,多维度讲述新时代下运河畔的人们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故事,开播即位列当周黄金时段电视剧到达率、收视率第1,每集平均到达率2.391%、收视率1.449%。与此同时,《闯关东》原班人马打造的年代剧《运河风流》在贵州卫视“黄金剧场”开播,该剧以齐鲁运河为故事主线,讲述民国初期“济宁三杰”跌宕起伏的个人与家族命运,描述运河沿岸华夏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此外,近几年央视推出的8集纪录片《大运河》,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合作推出的系列广播节目《运河之上》,北京台制作的动画片《大运河奇缘1、2》都在不同群体中引发广泛好评。

这些同一主题、不同形态的艺术作品,在主旋律的艺术创作中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破题:把握好选题的精髓

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反映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可以说,对运河主题的聚焦,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找准选题的鲜活案例。

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麟“云探班”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时,专门强调了这部作品选题很准。“大运河是中国江河文化中独特的现象,是集聚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伟大创造、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更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大运河演绎的风云变化、催生的市井繁华、衍生的文化奇观值得深入挖掘”。

在肯定选题之后,徐部长进一步点明了这部作品的破题思路,“这部作品书写大运河的切入角度很好,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反映了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生动实践,为传统的历史文化赋予了现代感,又使现实故事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伟大时代”。

可见,好的破题,就是要抓住这个选题的精髓、挖掘出这个选题的时代价值。正如徐部长指出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就抓住了这一选题的精髓,即是以运河为载体,讲述保护运河生态、传承运河文明、弘扬运河文化的故事,这些议题背后体现的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关于如何破题,《运河边的人们》编剧马继红也深有感触,她说当把京杭大运河走了一遍,采访了与运河相关的100多人,她深深地感到大运河从几个层面带给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一是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算起,它在中华大地上已流淌了2000多年;二是大运河视角宽广,它不受行业和地域的局限,可以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三是大运河在这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它的变迁中能感受到新时代焕发的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四是从更深层次来看,波澜不惊的大运河彰显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主创团队的创作感悟,也恰好说明对一个好选题的破题,必须要有“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来领会。以大运河为例,这条地跨中国8个省份,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水域,可以在传承活化中重生,可以在唤醒认同中重生,可以在系统治理中重生,可以在文明互鉴中重生……这都是对运河主题的破题思路。

解题:把“有意义”的选题讲得“有意思”

主题定得好、选题选得准、破题有思路,那如何进一步答好题?一个根本的准则,就是把“有意义”的选题讲得“有意思”。这一系列运河主题的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讲好故事的基础。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并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这就需要任何一个创作团队投入信念、投入感情地去了解这些鲜活个体,投入笔墨、投入热情地去呈现他们,才能真正写出生活味和烟火气,写出生活的多彩与厚度。

回到这几部运河主题的文艺作品,正是主创团队对长年在运河上跑船的船老大、祖辈居住在运河畔的老百姓、终生研究大运河的老教授、大运河的志愿者等等普通人的实地采访,才在《运河边的人们》中让运河的故事从充满烟火气的细节里升腾出来;正是以真实历史人物顾世恒为原型,历时五年考证梳理一百年前运河两岸的商业景象及漕运兴衰,《运河风流》才能塑造出民国初期运河边官、商、文、民、兵、匪等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呈现祭河神、开族谱、剪魂等特色运河文化。

发挥优势,利用好不同艺术形态的特点是重点。运河是篇大题目,如何讲好它的故事,不同的艺术形态选择了不同的重点。

纪录片作为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媒介的艺术载体,以“求真”为底色讲好故事。纪录片《大运河》以京杭大运河为经,以大运河3000年历史为纬,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大运河的历史,讲述了大运河与沿线人民的生活故事,揭示了大运河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如第一季《千年古道》中详细考证阐释运河的开凿如何推动东西南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中国的人口和城市空间布局,实现黄河与长江的交流,加快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

电视剧作为强情节的艺术载体,强调塑造好人物角色、把握好价值内核、讲好有吸引力的故事。《大运河边的人们》以“路长河”这样一个艺术形象,串联了运河保护、申请非遗、共同富裕等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运河风流》以黄子荣、宋鲁生、杨春早为代表的“济宁三杰”跌宕起伏的个人与家族命运的故事为载体,呈现出华夏儿女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此外,动画片《大运河奇缘》瞄准少儿群体,讲述了运河边长大的小女孩凌雨菲偶遇运河精灵,与它一起保护运河、对抗黑沙污染的神奇之旅。作品以孩子的视角,惟妙惟肖地讲述北京城营建、京剧诞生等运河承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还原水运动脉的繁荣,展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系列广播节目《运河之上》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考古、水务、园林等五个方面,通过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学者等参与节目录制,并与文化节、传统节庆等的线下活动相结合,运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表达做到贴近群众,把大运河的文化传承、文旅开发成效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人民始终处于叙事的核心、舞台的中央、镜头的焦点。

发扬工匠精神,是确保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重要保障。艺术旨趣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而达到较好的艺术旨趣,就必然要求我们的主创团队发扬工匠精神,在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各环节下苦功,用细节真实再现生活真实、成就艺术真实,坚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成就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质作品。

从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运河之上》在服化道方面对历史场景和物件的考证还原,到纪录片《大运河》对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立体又专业的解读,广播节目《运河之上》中专家、学者在节目中的现身说法,再到动画片《大运河奇缘》中对郭守敬等历史人物,对观星台、圭表等中国古代优秀发明由浅入深的软科普……当主创团队们真正把精益求精的态度融入创作的各环节,观众自然能从精良的画面、较高的艺术品质中感受到创作的诚意,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可以看到,好的选题就像隐藏于石头中的璞玉,需要我们深挖选题的精髓,善用“小切口”对大选题进行破题,在答题中时时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以饱满的精神力量和充满烟火气的故事,把“有意义”的选题讲得“有意思”,真正让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在观众们心中落地生根。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