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四五”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开局良好,成为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对标新时代发展要求,广电公共服务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再上新高度;广电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总体挂上升级档,内容供给创新创优,高清电视服务实现质的飞跃,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加快推广;重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聚焦基层补短板,聚焦老少边欠发达地区强基础,地区和城乡均等化进程加快。总体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从提质增效进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
广电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广电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水平是广电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晴雨表,同其他行业发展的关联性很强,综合效益十分突出,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2021是“十四五”规划第一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也是文化强国建设时间表确立之年,广电公共服务承前启后,在新起点上快步前进,开局良好。
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再上新高度
顶层设计决定底层实践的定位走向和资源配置。2021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显著态势是顶层设计战略定位再次提升,明确了新阶段新的路线图、任务书。
第一,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进一步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出重要安排,在2021年上半年出台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公共文化服务单列一章,具体从加强优秀作品创作传播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发展路径和重点项目。202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21个部委联合编制了“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明确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科学界定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明确政府和社会、个人的权责边界,明确提出公共服务建设的两大重点: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保持适当的民生支出力度和效度,保障民生改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广电公共服务的理念和设计充分体现新时代要求。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电公共服务将这一宗旨落实到内容、覆盖和服务上。首次明确广电公共服务除了过往强调的基本公共服务外,还明确了广电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前者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后者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政府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大多数公民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相关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这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理念和政策的重大创新,确定了有线电视服务、直播卫星有关增值服务、网络视听有关服务的公共服务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广电公共服务建设的着力点。上述政策凸显三大着力点。一是提升。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整体提升广电公共服务的节目品质、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新技术应用后的新形态广电服务边界。比如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提升广播电视网络乡村通达率,加速广播电视网络IP化、光纤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业务承载和内容服务能力,推动由户户通向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转变。
二是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也丰富和拓展了广电公共服务,为公共服务增加了新的形态和方式。
三是均等。着力提升均等化水平,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施重点项目,支持乡村、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发展,加大向特殊类型地区的倾斜力度,不断提高特殊类型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围绕这个目标,广电总局相继制定实施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固边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升和创新要解决面上的问题,均等化是着眼于点上的补齐,解决区域和城乡不平衡问题,点面结合,重点带动,整体发展,这是广电公共服务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基本逻辑。
第四,推动智慧广电与广电公共服务的融合,发挥广电公共服务对其他公共服务的助力和载体作用。这是包括广电公共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发展顶层设计上的重要进步。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之间的边界随之发生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有序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提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广电公共服务,广电公共服务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为生活服务创新提供载体支撑,同政务、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融合,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技术的应用,广电公共服务的价值放大,发挥作用的空间显著拓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空前增强。
广电总局在“十四五”规划中为新时代广电公共服务的发展设计了新的目标和项目,明确了新的政策措施。一些省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及总局的决策部署,出台发展当地广电公共服务的政府规章,提高广电公共服务政策的法律层次,细化标准,落实措施,特别是就如何针对广电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难点痛点关键点,明确了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强化地方政府的保障职责的政策设计,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广电系统推动公共服务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为未来广电公共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政策保障。
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总体挂上升级档
从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算起,广电公共服务建设已经历二十三年。二十三年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实施重点项目驱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从关键环节切入,推动公共服务整体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广电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现从量的积累变到质的提升,“十三五”重点惠民工程顺利完成,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2021年,广电总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科学谋划“十四五”重点惠民工程,全部入列国家盘子,开局即发力,抓紧项目实施,加大督办力度,对标新时代发展目标的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一是优质内容实现规模化产出,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主食”。以电视为例,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专题节目不断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效,收视率明显上涨。2021年全国卫视频道播出电视剧921部,黄金时段播出328部、首播119部;纪录片栏目124档,播出1034部,累计播出116181集;全国卫视文艺节目开播221档、常态播出183档;推荐动画播出54部;公益广告128.3万次。全部节目中新闻节目、文化节目、公益节目稳步增长、占比提升,从内容侧极大丰富广电公共服务。各地着力增加乡村广播电视内容有效供给,优化城乡广播电视优质内容资源配置,有些省份建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公共服务平台,增加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融媒体中心内容总量供给,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乡村覆盖,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涉农节目质量,部分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融媒体中心推出大量富有本地特色和服务针对性的节目。
二是高清超高清电视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电视是评判各国广电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志性指标之一。2021年我国频率频道结构进一步优化,已批准开办高清频道985个,4K频道8个,8K频道1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25家省级台电视频道基本实现高清化,全国地级台电视频道已有73%实现高清化。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数超过1.48亿,30套节目实现直播卫星高清同播。有线电视用户超过2亿,IPTV用户超3亿,OTT用户超9亿,全国城乡居民电视观看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性显著增强,体验感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地区的均等化基本实现,但城乡的均等化还有差距。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出台,各地结合实际逐渐制定本地区实施标准,细化充实相关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重点保障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乡村生根见效,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各地加快完善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网络,强化乡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与此同时,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显著提升,有线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家庭收看质量明显改善,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在一些地区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实现突破性提升。
三、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重点项目补齐短板、促进区域平衡和城乡均等、推动全面发展是广电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方针。每个五年规划,广电总局都会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效应的重点项目。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一年,广电总局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部署并实施多个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工程。
健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经过多个试点,各地相继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全覆盖推进阶段,2021年已建成国家应急广播自动适配系统和10个省级平台、75个市级平台、1107个县级平台,部署终端214万个,覆盖行政村24万个。应急广播体系越来越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公共服务系统,在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边境地区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进入“十四五”,把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纳入建设重点,实施边境地区传输网络建设改造,完善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专用文化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智慧广电业务在基层政务管理、公共服务、边防建设和治安消防监控管理中的作用。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固边工程全线启动建设,部分省(区)的试点建设使固边工程计划落地生根,极大提升边境地区广电公共服务能力。
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城镇)工程。城乡均等化是广电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广电服务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2021年广电总局出台专门意见和措施,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积极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有的省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项目,细化分解任务、开展现场调研、召开专题推进会、组织业务培训等措施,升级改造乡村广电有线网络,建成村级综合信息平台,探索“智慧广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振兴”路径,稳步推进智慧广电乡村振兴全覆盖。有的省推进广电乡村振兴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整体谋划、统筹联动、技术保障,横向打通已建成的涉农信息化系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助力乡村治理数字化。有的省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选择一定数量的乡镇和行政村作为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示范点,增配各类智能终端,加强5G、4K/8K的技术应用。从各地进展成效看,智慧广电乡村(城镇)工程将为城乡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高清电视、交互广播电视服务,智慧教育、数字文化等综合信息服务,以及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城管、应急响应等社会管理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实施三区三州广电融合提升工程。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等三大地区,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三州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较弱、欠发达程度较深,广播电视融合发展滞后、困难较大,需要重点推进。“十四五”把这列为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三州三区市级广电机构配备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的采编播、译制制作、电视数字手语系统、智慧电台及新媒体设备,搭建直播云平台和媒资系统,提高融合制播能力。这一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推动广电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智慧升级。直播卫星是广播电视重要传输覆盖方式,在提升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发展,广电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亟待向高清化、智慧化升级。从2021年开始,着力推进直播卫星平台技术系统播出系统高清超高清建设、业务支撑系统扩容建设和智能终端开发,推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向高清超高清、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优质广播电视节目,扩大党建政务、应急广播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实施老少边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建设工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老少边欠发达地区,既要加大投入,又要标准化实施。2021年开始实施老少边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建设工程,着力扩大基层应急广播覆盖范围和覆盖水平,为革命老区县等老少边欠发达地区县(市区)建立广播平台,健全传输覆盖网络,布置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政务信息服务和政策宣讲等服务。健全老少边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成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成的关键。
实施民族地区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推广普及项目。民族地区有线网络在广电公共服务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但技术基础相对滞后,特别是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入户率还不高,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解决问题。为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优先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需求,国家从2021年起的五年内在有线网络具备双向条件的民族地区推广普及高清机顶盒或集成了高清交互功能的智能终端,打通高清内容供给侧和高清内容呈现需求侧之间的关键瓶颈。以广西为例,2021年全区为31.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更换高清数字机顶盒,推动智慧广电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惠获益。这项民心工程在民族地区的全面推进将显著提高民族地区有线电视网络承载和支撑能力。
这些重点工程渐次实施,特别是智慧广电统领这些重点项目,取得可喜成果。一些地方利用智慧广电深度参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广泛参与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党员教育、民生服务、应急服务、信息公开、远程医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由受众向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由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服务、由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助力乡村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智慧广电赋能公共服务,提高了质量,丰富了产品,优化了体验,拓展了场景,增强了广电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成为驱动广电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巨大力量。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年第4期;作者:杨明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