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推动视听文艺创作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劲
发布日期:2022-12-16 18:50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本源,明确了文艺创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精神力量是文艺创作的灵魂,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创作要始终践行培根铸魂这个初心使命,精神力量是衡量一部文艺作品高下的关键指标。如何推动精神力量更加强劲,是当下视听文艺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将增强精神力量纳入创作生产管理与政策引导机制

文艺是为民族培根铸魂的大事,增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离不开组织和引导。新时代十年视听文艺创作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时代要求、创作规律、政策诉求、大众需求统一起来,坚持“两个效益”有机统一,协同和引导创作团队发现题材故事的精髓,从实践中塑造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向善向上精神,在故事、情感、道理、审美上锻造优秀作品,让精神力量通过人物形象表达起来。文艺作品的精神就是创作者的精神外化,因此增强作品精神力量关键是要让创作团队的精神向上向善,培育其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中华民族的初心。要创新政策引导和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三观正确、“四个自信”坚定、投身新时代建设的创作人才和运营人才。将以人民为中心和增强精神力量作为评优评奖和推荐播出的两个核心指标。开展重点剧片立项专家评估咨询,在创作生产中,引入主题、导向、市场、题材的专项专家评议,既规范发展秩序,精准聚焦主题,又规避导向和市场风险,以科学的政策推动形成生机勃勃、可持续繁荣的生动局面。

二、全面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以人民为中心,是增强精神力量的基础,就是以人民为主角,植根于人民的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不断推出人民满意的好作品,文艺的一切创新创优,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热情关注人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的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视听文艺必须让人民始终处于叙事的中心、需求的核心,努力做到镌刻中国精神、彰显民族气质、反映人民呼声、描绘火热生活、回答时代课题。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在强调深扎的同时,还应强调同人民群众情感相通、志趣相融,真实反映社会的生活和人物的命运曲折。《山海情》为什么动人,是因为将西北地区吊庄移民的生活与困难、奋斗与曲折、理想与奉献写踏实、写生动、写深刻了,写出了作为脱贫攻坚时代进程缩影的闽宁镇发展过程中的百姓的悲情、奋斗的悲壮与万众一心的力量。纪录片《落地生根》为什么感人,是因为创作者扎根怒江贫困山村三四年,跟村民打成一片,真实记录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战胜贫困的艰辛历程。目前,应克服旁观者和浮潜化的体验方式、主题先行的简单化剪裁方式。把深扎作为创作最重要的一步,在作品中建构起生活的真实、环境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艺术的力量在于真实,要把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统一起来,克服胡编、臆造和悬浮现象。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动艺术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价值观是精神力量的源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文艺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文艺的精神指引。“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思想精深首先体现在价值观的认同和表达。

一要十分注重题材选取。进一步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在历史进程和时代潮流中讲述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故事。

二要十分注重提炼主题。从时代之变、中国之治、人民之呼、世界之问中提炼主题,生动讲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故事,多维度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三要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方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巴生硬的宣传只会令人反感,要让精神力量藉由视听艺术传达和感动到社会大众。

四、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作品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领,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一方面,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有阳光必有阴影,社会进步的路上处处面临困难和矛盾,事实上,从较长时间维度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在一个一个的解决,社会进步正是以问题的解决作为标记的。另一方面,看问题要看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在把握真实中,提升生活厚度、情感温度和审美高度,增强精神力量。这就要求克服消极阴暗心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曲折和问题,既对现实持有现实主义的理性,又对未来抱有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情怀,深刻反映伟大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把党的精神谱系、贯穿古今的民族精神和连接未来的时代精神内化为作品的精神气质,胸怀理想,用自信自强厚积精神滋养,激发社会大众的精神力量。

五、坚持艺术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

文艺创作的独特魅力在于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来提供精神力量。因此应将思想传播、精神力量与艺术表达统一起来,用精湛的艺术去表达精深的思想,用良好的艺术形象去点燃精神力量。比如,与一些同类剧比较起来,《觉醒年代》更能表达出伟大建党精神,是因为写出了历史的场景、时代的必然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先进分子面对黑暗敢于抗争的气概以及为国家为民族寻找出路的使命担当。其历史的洞察力、思想的穿透力、精神的感染力、制作的还原力、艺术的共情力折服了观众。《典籍里的中国》比许多文化综艺更能增强精神力量,一是因为着力反映掩藏在典籍中的历史尘烟,凸显历史典籍中历史人物的命运、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二是实现电视综艺与舞台剧、综艺元素与表演元素、实境营造与虚拟技术的融合,把历史与人文精神萃取出来,感人至深,实现艺术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相互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我们要将二十大报告的相关部署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重要论述和理念结合起来学习,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深刻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推进视听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汇聚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在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书写视听文艺新篇章。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本文摘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年第12期《努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视听文艺作品》)

分享到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