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文化类节目收视观察(下)
发布日期:2022-01-19 20:02信息来源:收视中国 浏览次数:

文博考古节目

以创新编码解析文明厚度,技艺结合推动文明延续

文博考古类节目的热度渐高,离不开中国考古工作在几代人奋斗之下所取得的成就,它延伸了历史的轴线,丰富了历史的内涵。而以此为核心内容的电视文化节目,更是在技术赋能之下进一步活化了历史的场景,将文物的艺术细节以高清技术呈现于观众眼前,让观众能沉浸式地体验历史现场,不仅增强了文物和历史的信度,更是让观众第一次真真正正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观察几档较具代表性的文博考古类节目的观众特征,可以发现这种技术与艺术合力加持下的节目爆发出不可估量的活力和持久力。

一方面,中老年群体和高学历群体是此类节目最为核心的收视主力,岁月沉淀下来的阅历和知识的累积是他们能够更加看得懂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国家宝藏》《国宝发现》等节目中影像化展示和探秘的紫禁城、莫高窟、殷墟、三星堆、靖江王城等不仅是对历史密码的破译,更是与观众一起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与自豪,两档节目受到45岁及以上中老年观众的追捧。《中国国宝大会》以文博知识竞答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科技、医学、生态等八个方面让观众“从国宝读懂中国”,选手也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文博爱好者,节目大学及以上高学历观众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上新了故宫》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继续深耕故宫文化,集结全国设计类高校学子、优秀青年设计师竞争上岗,用文创设计产品传承故宫文化,第三季节目的观众构成中大学及以上高学历用户的比例也在三成以上。

另一方面,文化类节目同文化本身一样,也是一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赓续绵延。而这种传承和延续,不仅体现在文化本身传承的生生不息中,更体现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文化新生力量的培育和文化节目消费目标的培育中。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赢在博物馆》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桥梁博物馆为阵地,以青少年文博体验为主要形式,不仅为全国的青少年观众奉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文博教育课,更是在润物无声中完成了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节目4-14岁少年儿童观众、25-34岁青年观众的占比远高于其他节目,真正是体现了节目的主旨“少年强,通古今”。

不仅如此,文博类电视节目近年来在传播上也尝试突破常规的电视栏目、季播节目、主题晚会等模式,以融媒体直播等创新表达跨界破圈,大小屏共振,实现对全媒体用户的引领。如上海东方卫视在9月28日推出的《文明探源看东方·何以中国》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在上海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百视TV、看看新闻Knews以及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同步推出,与大小屏端的观众一起走进全国10个考古遗址,探访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节目在电视端就吸引了更多的女性、35-44岁、65岁及以上和高中学历观众的关注和驻足。

节庆文化节目

小切口触摸文明脉搏,穿透圈层打通审美壁垒

节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不仅记录了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更是不同时代居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承载。而从农业社会发展而来,人们总结出四时八节的时令系统并进一步细分为二十四节气,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岁时节令民俗,与传统节日一道成为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电视节目中,以传统节庆为主题的节目是非常态节目中播出量较大的一类,通常以晚会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团聚、喜庆的氛围。近年来,主流广电媒体进一步深挖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以之为切口触摸传统节日的历史底蕴和脉搏,将古老民俗和现代潮流创新结合,借助于美轮美奂的东方美学呈现,打通了各年龄段观众的审美壁垒,成为穿透不同圈层受众的文化利器。

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河南卫视推出的奇妙游系列节目,自春节《唐宫夜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迅速出圈后,河南卫视在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几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相继推出了奇妙游主题节目,无论是元宵奇妙夜尽显千载风流的《芙蓉池》宫灯舞,清明奇妙游中山川壮阔、气势恢宏的《纸扇书生》群舞,还是端午奇妙游里《洛神水赋》在水底神话世界中演绎的视觉奇观,七夕奇妙游中与石窟虚实相接、亦幻亦真的《龙门金刚》,中秋奇妙游中将中华民族书法的神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墨舞中秋帖》,重阳奇妙游中隐喻凤凰涅槃的《有凤来仪》,系列节目穿珠成链,每一次都在电视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和追捧,掀起国风热潮。从节目在电视端的观众构成来看,号称巅峰之作的《端午奇妙游》15-24岁年轻观众占比接近四成,《元宵奇妙夜》35-44岁观众占比超过三成,《七夕奇妙游》女性、25-34岁、大学及以上高学历观众占比均创新高,而在清明和重阳两个节点推出的奇妙游节目更是深受老年观众的追捧,6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超过半数。这些数据再次说明了传统媒体不是不具备出圈破圈的能力,只要精准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创新融合的姿态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表达,一定能唤醒不同圈层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从而走得更远。

地域文化节目

多元融合展现文化之美,交汇与碰撞勾勒地域人格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类节目也是近年来主流媒体不断深挖中华文化内涵的一种创新尝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立足全国视野,以更为开放的视角动展现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众多省级卫视则以本地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为原点,深入挖掘其独有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文化故事乃至于生活点滴,展现专属的独特文化神韵。

从地域与文化的勾连上看,不同的频道则以不同的视角切入,通过地域与风物、地域与生态、地域与历史文化、地域与音乐、地域与诗画、地域与民俗的交汇碰撞、多元融汇,从更加立体的角度勾勒出不同地区可圈可点的地域人格。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这一历史文化标签为入口,以创新的赛制和竞技模式,深挖地名背后的文化和智慧。《绿水青山看中国》聚焦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通过“淘汰赛+车轮战”的9场大战,在寓教于乐中普及地理知识,感念乡情乡愁。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则立足于北京独有的古都文化,以体现中国都城独特礼仪秩序与规划思想的历史遗产为地域文化节目的全新打开方式。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的两档节目《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江南文脉诗词篇》更是将文化与旅游、诗意与生活、历史与当下破题融合,展现两地独有的浙江诗路文化和江南文化。广东卫视《见多识广》集趣味益智、游戏服务于一体,带领观众以家庭的视角了解多姿百态的广州人、快速变迁的广州城与深沉久远的广府文化。在这样的交汇和碰撞之下,地域文化类节目也进一步突破固有地域和圈层,2021年浙江卫视《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贰》在71城市的大学及以上高学历观众中获得1.0%的收视率,高于其在4岁及以上所有观众中0.92%的收视率,在优质受众中获得高度认可和推崇。

结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期待与要求。而电视文化类节目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创新标准,不断地行走在深挖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节目传播样态、引领主流价值回归的道路上。而在这些跨越时空阻隔、多领域追本溯源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和引领之下,未来文化类节目也将借助对上述标准的践行,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春天!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