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文博会论坛】智慧广电建设持续推进,服务效能不断增强
发布日期:2021-09-23 17:56信息来源: 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在即将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将首次举办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论坛把握当今文化数字经济和大视听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深度融合 创新未来”主题,宣讲大视听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交流经验,分析案例,碰撞思想,谋划未来。近年来,我国大视听产业快速发展,进入深刻变革的关键阶段。自即日起,国家广电智库公号推出【文博会论坛】专栏,正面展示广电视听产业发展态势,瞭望这个领域的前路前景。以下刊发第七篇《智慧广电建设持续推进,服务效能不断增强》。

近年来,广电总局制定出台一系列推进“智慧广电”建设的发展政策、规划、标准,发挥了政策指引、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作用。“智慧广电”建设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公共服务效能,不断完善“政用+民用+商用”业务模式,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逐步开拓,“智慧广电+”生态初步构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广播电视加快破解智慧广电瓶颈问题和技术难题,取得重要进展。

一、抓住关键环节实施“智慧广电”战略

2020年,广电总局科学研判、统筹实施,加快推动“实验室+项目+规范+示范+推广”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不断强化智慧广电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商用密码等新技术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典型示范。2020年,广电总局面向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部署开展“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征集评选”工作,总结、提炼和推广全国各地智慧广电建设工程的探索实践、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和路径模式,对组织管理、生产制播、传播分发、运行监管、生态建设等5类优秀案例进行展示、评选和推广,着力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激发各地智慧广电建设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杭州举办智慧广电建设发展和高新技术高级研修班,参与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广东超高清大会、深圳文博会,搭建智慧广电展馆展区,宣介推广建设成果,引领智慧广电建设拓展。

制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施“智慧广电”战略,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要先行。2020年以来,广电总局制定发布《应急广播平台工程建设技术标准》《4K超高清视频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用测试图像》《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互联网电视总体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对高清超高清内容制播、智慧内容生产、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标准进行了制修订,为“智慧广电”建设提供技术规范。梳理区块链与广电领域融合应用的5种典型场景,编制发布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为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推动人工智能与商用密码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在人工智能方面,积极推进深度伪造防范与治理相关技术和支撑系统研究,组织自主研发了深度伪造内容鉴别资源库,开发了深度伪造视频安全防控试验系统,并开展了小范围试点应用和技术验证。在商用密码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健全商用密码应用试点的工作机制,组织自主研发应急广播、数字版权保护、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等方面的核心芯片、基础软件模块和关键装备,建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商用密码应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广播电视与商用密码协同发展的格局。在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方面,加快研发智能电视操作系统,2020年12月,TVOS 4.0发布,支持8K、VR和云游戏等高新视频应用场景,大小屏多终端联动交互能力提高。

二、“智慧广电”建设的新亮点

2020年,广电总局评选出优秀、先进、入围三个等级的141个智慧广电示范案例,集中体现了科技创新和场景应用在智慧广电建设中发挥的支撑性作用,呈现新亮点,展示新经验。

(一)组织管理:强化政策规划和技术指引,协同推进“智慧广电”建设

2020年,全国各地通过部门协同、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不断增强政策的落地效应、辐射效应、示范效应,推动“智慧广电”建设再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6月,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青海、湖南、吉林等16个省区市制定发布了省级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一些省局注重强化部门间横向协同、层级间纵向协同,加强统筹联动,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分隔,增强智慧广电建设的协同性、衔接性、互动性。如,贵州省建立了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直28个单位和各市(州)政府、宣传部的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形成良好的综合推进优势。江苏局协同江苏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

强化政策引领和专项资金支持。部分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注重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资金资源优先配置“智慧广电”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合作和技术研发,引导全行业创新发展。2020年,北京局设立推动智慧广电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奖励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的“智慧广电”建设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四川省计划在5年时间内至少投入1.9亿元资金,支持建设1个智慧广电综合实验区(成都市)和不少于60个县级实验区。

发挥重点项目拉动作用。一些省级广电部门不断推进智慧广电试验区认定与建设、智慧广电重点实验室评审、5G视听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大5G高新视频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电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发挥重点项目和视听产业园区的牵引驱动作用,为全国“智慧广电”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建立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间科研力量、科技利益和研究成果共享机制,解决跨行业跨领域重点技术问题。

(二)生产制播:聚焦云化、智能化、互动技术应用,推动内容生产和制播体系提质升级

目前,生产制播类典型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智慧内容生产类和节目制作体系类。前者注重引入新技术转变内容生产方式,创新节目形态,提升内容质量;后者则侧重于通过云化、IP化手段重构生产体系架构,构建智慧广电节目制播体系。

打造智慧媒体云平台,推动内容生产向云架构升级。通过建设智慧广电云平台,广电媒体初步实现数据资源、内容资源、媒体资源的配置共享,为高清超高清内容制播、交互性内容生产、全媒体协同制播、用户精准推送、多元场景应用提供了平台基础。如,央视新闻云基于混合云架构,构建了全球多数据中心媒体网络的新闻制作平台,实现“全球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新闻生产协同,全球素材资源共享,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制作”。

推进制播生产全流程智能化。2020年,在新闻采集、生产、审核、分发、接收、反馈的智慧化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广电行业生产制播数据处理量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AI)视听内容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突破了传统广电内容单向传播、用户画像模糊的瓶颈,形成人工智能编辑部、媒体内容智能生产支撑平台、AI智能创作短视频、人工智能内容审核等创新业务流程和传播内容与形态。苏州广电“媒体云”建成以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核心的架构体系,实现多媒体内容智能标签化和统一管理、内容的多渠道统一发布,实时监测全网发布内容的传播情况,辅助内容运营优化。

视听内容交互性、沉浸性、移动性进一步提高。在制播建设方面,交互应用弥补了视听内容单线程、缺乏互动的短板,有效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广播电视台应用可视化智能交互技术,实现了节目制作形态的革新,有力推动了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国舆论场》节目基于对“云、网、端”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具有用户数据管理、评论信息管理、大数据分析、新媒体移动端直播等多样化功能的智能融合互动。芒果TV开发利用互动视频制作平台,推出互动综艺节目,实现用户的深度交互体验。

(三)传输分发:聚焦IP化业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推进全场景全终端覆盖

2020年,在智慧广电网络方面,加快推进广电5G核心网、承载网、城市试验网建设和商用步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5G的应用有力推动有线电视网络云化、IP化、融合化、智慧化改造升级。

打造IP化综合业务传输分发平台。各地积极探索智慧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模式,建设承载内容、数据、服务等的IP化综合业务平台。山东广电网络自主研发了“享TV”综合业务IP化平台,可承载4K超高清和VR、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业务的运营发展,实现“多网多屏多业务,可管可控可运营”的建设目标。陕西广电网络进行架构体系创新,支持云化部署,可实现大规模商用部署及平滑扩容,支持基于各类形态网络资源的视频承载,支持多形态终端覆盖及多屏互动。

推动终端智能化和多终端覆盖建设。2020年,各级广电机构注重推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高质量视听内容和综合服务场景全面拓展,实现终端形态多样化,在家庭用户智能终端之外,面向手机、电脑、平板、行业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服务。推动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覆盖,智慧广电物联网逐步建设。TVOS在IPTV终端、互联网电视终端以及智能电视机中部署应用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年底,已在18个省份有线电视网络的1600万台机顶盒上部署TVOS,在30个省(区、市)部署了基于TVOS的新一代直播卫星机顶盒40万户。

(四)生态建设:聚焦政用、民用、商用需求,增强全业务全链条服务效能

2020年,智慧广电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加快构建全场景全终端产业链,逐步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

探索全业务融合发展,不断完善生态链条建设。2020年,广电行业不断探索跨行业融合、跨平台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以视听业务为主体、兼具媒体特色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新型事业产业体系。广电电商、在线政务、在线教育、在线医养健康、在线文博、在线旅游等服务模式逐步落地,市场空间得到拓展,全平台、全渠道、全业务产业链逐步构建,“智慧广电+”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实现对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镇的多场景应用的业态。陕西广电在安康落地“5G+智能电网”垂直行业试点,完成核心网部署、基础网覆盖、5G信号开通,实现了对电力生产保障网络供服指挥系统的支撑。

“广电云”赋能政务服务效果明显,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广电云”和“政务云”不断融合推进,广播电视成为推动数字政务一体化重要力量。贵州广电建设承载全省政务数据和应用的云上贵州省级政务云平台,构建政用、民用、商用“一主三用”的“智慧广电”生态链,相继推出雪亮工程、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智慧城市等融合创新型业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村全覆盖,建成窄带物联网基站1000多座,推动智慧广电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浙江广电以“移动互联网+人脸活体识别技术”搭建在线政务平台,提供“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务。

技术创新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公共服务形式。一是助力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均等化不断下沉。推动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缩小地域之间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的落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教育台开设“同上一堂课”融媒体直播课堂,为全国1.8亿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这个直播课堂成为常态化教育平台,以空中课堂缩小城乡和地区教育资源差异,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广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行业内容资源和多屏传输等优势,提供百万册数字图书资源,将全区15143个实体农家书屋升级为“数字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电视应急预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慧广电在安全服务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四川省电视地震预警可根据用户位置信息在家庭双向机顶盒上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精准推送、强制接收、弹窗并语音播报预警信息功能,成功预警多次破坏性地震。这项创新技术成果,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电视地震预警服务的国家。

(五)监测监管:聚焦融合化云平台和智能运维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媒体监测监管能力

安全是广播电视工作生命线。2020年,智慧广电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发力,积极采用新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安全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处置调度,推动从海量信息监测监管向精准式、靶向性监测监管的转变。监测监管系统的网格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智慧化监测监管。广电总局监管中心部署建设广播电视内容监管云平台,综合应用人脸识别、特定目标识别、音视频检索、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处理技术,采用云计算和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对1800个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内容采集的集中存储、快速分析处理、靶向抓取、综合研判和多样化信息可视化展现,极大提高了内容质量监管效能。

三、“智慧广电”建设存在的不足与下阶段着力点

当前,全国广电机构积极探索“智慧广电”建设的路径,取得明显成效,但“智慧广电”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总体来看,对“智慧广电”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理念相对滞后,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视听内容供给不足,全国一网建设和运营规范欠缺,智慧广电建设和系统设计的安全性有待加强,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创新,生态建设定位不够精准、模式不够完善、应用场景拓展不够,智慧广电人才十分匮乏,等等,这些问题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等任务要求。“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广电机构将持续把“智慧广电”建设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工程,落实好“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在打造升级“智慧广电”媒体上进一步发力,增强主流价值舆论引导能力。在培育壮大“智慧广电”产业生态上进一步发力,培育打造5G条件下的高新视频新业态,形成多元化商业模式,推动广电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智慧广电固边工程,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应急信息预警和发布能力,巩固边境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持续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动智慧广电乡村便民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