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文博会论坛】广播电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改革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1-09-22 17:59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在即将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将首次举办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论坛把握当今文化数字经济和大视听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深度融合 创新未来”主题,宣讲大视听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交流经验,分析案例,碰撞思想,谋划未来。近年来,我国大视听产业快速发展,进入深刻变革的关键阶段。自即日起,国家广电智库公号推出【文博会论坛】专栏,正面展示广电视听产业发展态势,瞭望这个领域的前路前景。今天刊发第五篇《广播电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改革与创新》。

广播电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工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着力推进内容生产、传播流程、产业运营、体制机制、人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巩固信息时代的思想舆论阵地,构建新型的资源聚合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是时代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媒体融合的主要目标。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广电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主力军,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广电总局自2019年至今,连续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年度征集评选活动。从获奖单位在内容生产、传播流程、运营模式、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中,可以看到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探索实践和基本路径。

一、高新技术和市场相结合,推动内容生产创新

(一)应用高新技术创新视听产品形态

新型主流媒体加大高新视听内容供给,推广运用超高清、虚拟、流媒体等新技术,生产制作全息化、可视化、沉浸式、交互式的视听内容,改善广播电视节目及移动短视频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提升用户视听体验,增强主流媒体内容吸引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台、山东台等多家省级媒体通过VR等技术应用,打造720度沉浸式“云会场”,为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日常播出的文化类、综艺类节目中,5G、AR、三维、抠像等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国宝、文物开始“活起来”“动起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将电视美学推到新高度。高新视频内容的打造,既给用户提供了视听盛宴,增强了用户黏性,也带动了高新视频产业链的发展。

(二)内容进市场促进舆论阵地建设

广播电视的优势在于视听节目,但是在电视观众向小屏和互联网转移的情况下,品牌节目也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当前各级广电正在探索“线上节目、线下活动、全媒互动、品牌带动、产业营销”的新生态体系,不仅可以作为旁观者进行拍摄,也可以发挥传媒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与能量,嵌入社会产业分工,成为全产业链上不可分割的一环。各地创办的种类繁多的垂类内容和接地气的民生节目,替百姓督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税务、房产、车辆、护照、社保、医保等问题,既让群众感到来自主流媒体的温暖和社会正能量,也建立起以粉丝群为核心的圈层用户体系,将节目产品化、受众用户化,从而延伸节目的产业价值。以SMG为例,《我们在行动》栏目深度参与到扶贫事业当中,帮助各地百姓搭建起产业链;《梦想改造家》栏目深度参与到建筑家装行业当中,具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节目的产业化延伸,给节目创新和延续带来了无穷动力,避免了以往再火的节目几年之后也后继乏力的状态,同时也为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向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二、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智慧广电服务创新媒体产业运用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广电主流媒体正在快步向“智慧广电”演变,“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已成为普遍应用模式,新型主流媒体在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和服务百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疫情期间,北京、贵州、上海、山东等各地广电机构,利用电视频道直播+IPTV等方式开设“空中课堂”,为中小学生提供家庭在线教育服务。湖北、山西、吉林等地农业区的广电机构,着力扶助三农事业,建立三农数据库、三农融媒体平台通联点等,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浙江华数集团开发的“城市大脑”项目、江西台的赣云、陕西广电集团的“秦岭云”、无锡台的“爱无锡”等平台,集百姓问政、政府反馈、评价等功能于一体,使得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民生、文化、教育等便捷服务。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广电在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沟通协作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盈利收入,取得了共赢的效果。

通过技术输出与服务,广电主流媒体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山东台、广东台、江苏台、苏州台等实力较强的机构积极输出内容管理平台、移动直播平台、广告管理后台、大数据系统、舆情监控系统等系列融媒体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服务一方面方便各行各业和群众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用户精准画像,有助于政府科学决策,同时也为媒体自身赢得了更强大的影响力和日益增长的服务收入,改变了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广告的现象。

(二)广电MCN拓展新兴业态

新型主流媒体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优势,背靠强大的媒体资源,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和自带流量的主持人,能够稳定持续地产出内容,在布局MCN上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因此,近年来以短视频、直播、网红孵化为主要业务的广电MCN机构逆势而上,与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建立多类型合作,为广电内容资源变现搭建新路径,大大拓展了产业边界。济南台“鹊华MCN”联合黑龙江广电、快手开展直播带货活动,联合济南市商务局等机构开展云上交易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广电MCN与台内的广告经营、广电文旅、媒体零售和教育培训等经营公司联动,并与互联网头部电商平台、广告平台合作,通过电商带货、广告经营等方式实现商业化变现。与商业MCN相比,广电MCN更加注重政媒互动和社会责任,纷纷推出“政府领导带货”等线上线下活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广电媒体带来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三、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实现全媒体传播

(一)多渠道智能化传播

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传播方面坚持一体化发展,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展开合作,新闻、信息等资源互通,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坚持移动先行、移动优先,实现小屏带大屏,并与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商业平台合作,实现电视、广播、各新媒体平台、户外大小屏、移动电视等全媒体、多渠道传播。配合主题主线宣传,以北京台为代表的广电机构推出“壮丽70年我们都知道”等全媒体宣传栏目,通过新媒体联动、跨平台合作等方式,使优质内容在全网传播;广东台、济南台等多家省市级播出机构从自有平台到外部平台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通、拓展内容传播渠道,掌握主流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将主流声音直达用户。广电新型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构建起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壮大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二)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聚合力和引领力的新型传播平台

广电主流媒体发挥整体优势和视听特长,逐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组建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力求在媒体融合中掌控技术主动权。山东海看公司自建了海看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了海看用户中心、海看智能搜索引擎、媒资管理分发平台、海看智能审核平台、章鱼TV 等。广东触电传媒公司也建立起完备的技术团队,构建起完整的融媒技术产品体系,获得超200项知识产权。自有技术支撑下的传播平台打造,有效解决了“有爆款,没用户”的发展瓶颈,为广电主流媒体在全媒体环境中,依然能够拥有强大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这个平台也是资源聚合型的平台,不仅服务于自身,更服务于党和政府、服务于全社会,促使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向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转变。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一)优化媒体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新型主流媒体坚持一体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学布局、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优化流程,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保障内部的高效运作,适应市场的万千变化。

一是打破台内部门限制,推进资源共享。广电主流媒体加强对全台人力、资金、版权媒资等资源的统筹调度,开展跨部门资源使用的成本核算和内部市场化结算,形成发展合力。在资源分配上向新媒体端倾斜,让有限的人财物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二是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内部组织设置由中心制、频道制,逐步转向项目部制或者产品事业部制,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制定准入退出机制。业务流程打通,有的广电机构全台人员从频道频率中分离出来,组建不同的经营中心,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联通,充分链接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全面、精准服务用户,拓展媒体功能和价值。

(二)建立健全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正在新型主流媒体内部逐渐推广。湖南、上海、安徽等广电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独自或与外部资源合作成立了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在属性上基本可分为部门工作室和个人工作室,在资金支配、资源使用、人员招募、绩效分配、业务经营上有较大自主权,同时在宣传管理、安全播出上又受到台或集团的严格管控。有的台为其提供启动资金,有的利用频道资源对接、引导各工作室开展内容创作、树立品牌、扩大推广,有的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定期技能培训。工作室制度给有能力有魄力想干事的广电人提供了在体制内创业的机会,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结构性缺失”的问题,也锻炼了队伍的商务运作和成本控制意识,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五、推进人才管理创新,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优化人才引进和晋升机制。广电新型主流媒体一方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将融媒体内容生产、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紧缺高端人才纳入本地紧缺专业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招聘优秀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使其在团队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另一方面,实施岗位竞聘制,苏州、昆山等地广电机构对于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出台特殊人才年金制和首席人员待遇制度,使员工拥有双晋升通道,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二是改革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方式由原来的收入为主调整为利润指标和经营指标双重考核,并在分类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业务的权重系数,将绩效与个人薪酬挂钩,匹配相应的奖罚激励制度,激发从业人员向新媒体转型的积极性。江苏、深圳等地广电媒体加大对新媒体发稿及业务的考核占比,鼓励优秀内容人才在新媒体领域创建个人品牌及内容IP。上海台、济南台、温州台等机构对优秀团队、重点项目和先进个人及时奖励;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将新媒体业务的创收扣除成本后,纳入员工的二次分配,激发了员工参与新媒体业务的热情。

三是大力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实施身份薪酬管理向岗位薪酬管理转变,岗位工资和档案工资分离;员工薪酬实行双轨制,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重点向业务一线、重点岗位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实现业绩、利润与薪酬奖励挂钩;推出节目项目化和活动项目化,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节目和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团队的组建,建立健全节目质量和活动成效评估考核体系。

四是根据新业务定制化培养新型人才。广电新型主流媒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媒体融合政策与融媒体技术培训、节目创作人员培训,培养更多适应新业务需求的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媒体人才,为广电加快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多次做出指示提出要求。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对广电来讲是大势所趋,经过多方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广电机构媒体融合的进程不一;视听内容的创新性和互动性还需要增强;媒体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尚显缓慢;新技术应用自主研发不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不多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要用足用好改革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实现媒体的迭代升级,加快增强新型主流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