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重磅】聂辰席对文化节目创作作出重要部署
发布日期:2021-07-19 17:42 浏览次数:

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交流总结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经验,研讨推进文化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出席会议并对文化节目创作作出部署,河南省委常委李亚出席并致辞,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高建民主持会议。

聂辰席对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予以肯定。他强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切实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文化精髓,弘扬美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他要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节目创作播出,抓好扶持引导,抓好重点项目,抓好推广传播,抓好人才培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广电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部分省广播电视局、省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网络视听播出机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聂辰席讲话全文附后:

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7月16日)

聂辰席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交流总结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经验,研讨推进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刚才,李亚常委讲了很好的意见,单霁翔院长和各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河南台介绍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经验,北京台、江苏台、浙江台作了交流,讲得都很好,听了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引导推动广电行业聚焦中国梦主题、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进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打造精品力作。2013年10月17日,我就带着总局宣传司到河南台专门调研文化类节目,并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办好原创节目”召开了座谈会,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推动。近年来,总局以“新时代精品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为牵引,提前规划、主动谋划重点选题;设立专项资金,深入指导、扶持重点作品创作;建立常态化评优奖励机制,加大文艺评奖倾斜力度,鼓励文化题材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等的创作播出,引导行业平台、各类媒体加大优秀作品宣传推广,努力为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创造良好条件。这些年,涌现出《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从长江尽头回家》《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还有诗和远方》《国乐大典》《戏码头》《中国》《大禹治水》等一大批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形成了文化类节目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河南是中原文化腹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多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支持下,河南广播电视台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特色,坚持打造《梨园春》等传统戏曲、武术品牌节目,相继推出《汉字英雄》《成语英雄》《老家的味道》《少林英雄》等创新节目,深受观众欢迎、行业认可,多次荣获“星光奖”和总局创新创优节目表彰。特别是今年以来,河南台围绕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连续原创推出《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现代表达,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形成“破圈效应”,得到各方面好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谋划,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类节目做强做优、繁荣发展。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1.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国精神的根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面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较量,我们更需要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独特优势,通过丰富的节目形态、创新的表达方式、融合的传播渠道,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推动人民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要坚持正本清源,坚决抵制文化浊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去思想化”“去价值观”“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反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都体会到,中华民族对天下大同的追求向往,赋予了我们党坚守理想、大公无私的博大胸怀;中国历史上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为政以德、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思想智慧,涵养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需要我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5000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丰富的养分和深厚的动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要着力固本培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汲取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和伟大智慧,在继承创新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好地承担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努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思想文化环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3.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加以推动,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不断迸发,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呈现出更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先进文化的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更需要文化事业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要深深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着力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矿”,打造更多的内容精品、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是新时代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遵循。

刚才,各位专家学者和电视台的同志从文化资源、地域特色、创意制作、传播推广、社会影响等不同角度总结了河南台和各自台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上的探索和做法,很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我体会,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不断从中原文化宝藏中挖掘与当代文化、时代精神相适应的题材资源,并秉持工匠精神,沉下心来,一心一意搞创作,精益求精攀高峰,创作出了融通古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二是契合了新时代受众期盼文化创新、渴望文化厚度的审美需要,把多种经典文化符号、多种艺术门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思大胆巧妙,结构精巧灵动,视听手法丰富新奇,创作出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三是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时代受众的参与和实践,把文化节目与新媒介、新技术手段充分融合,与文创、文旅等深度融合,创作出了具有“破圈”“跨界”效应的融合作品、融合产品。四是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成为激发精品创作的内生动力。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这些有益经验,强化思维理念创新,抓住关键环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传承文化精髓,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要的是把其中具有民族基因、当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起来,使之更好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近年来,广播电视各类节目、文艺作品深入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营养,大力弘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理念,倡导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围绕“家风传承”,创作推出了一系列打动人、影响人的专题节目和纪录片。这些做法,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倡导。中华传统文化极其丰富,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宣传导向、价值取向,在弘扬文化精髓的同时,辩证取舍,摒弃封建礼法、人身依附等糟粕和消极内容,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2.弘扬美学精神,滋养新时代文艺创作。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艺经典灿若星河,蕴含着独一无二的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讲求知、情、意、行相统一,培育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审美取向,形成了中国文艺与众不同的风骨、味道和传统。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邻家诗话》等节目不仅带给观众诗词艺术美的体验,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增进了对美好精神文化的向往与追求;《诗书中华》《西泠印社》《王阳明》等作品富有中华文化底蕴、审美神韵,意境唯美、品味高雅,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复活“唐宫夜宴”“上元灯会”“洛神赋”等经典场景和意象,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梦回千年、绕梁三日”等赞叹,是非常有示范价值的创作实践。我们要坚持把讲好中国故事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结合起来,将中华美学传统深刻融入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中,推动技术与艺术生动融合、相得益彰,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为时代、为人民奉献出更多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3.融入日常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必须让其走进当下,深度嵌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近年来,广电行业推出的传统文化题材电视剧、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各部门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主题展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推动形成了诗词热、文物热、非遗热、文旅热、传统节日热,国潮、汉服、国漫、文创等在年轻人中成为生活新追求、新时尚,传统文化正在引领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不断创新传播理念、载体、形式,把沉淀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作品和产品,变成大众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的活动和话题,让收藏在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火起来”。特别是要面向青年人、吸引青年人,运用他们喜爱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接受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表达,引导他们深入认知传统文化、亲近中华经典,自觉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来。几年前在中央电视台时,我们策划推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就是力图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解文化综艺,通过创新的电视语言呈现和生动的历史故事演绎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让观众在一眼千年中感悟文物所承载的精神内核,感受“生命”的文化传奇,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三、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在各方面齐心协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局面。广电行业要继续担当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任,既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行动力,抓紧抓细抓实,确保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要抓好扶持引导,形成鲜明导向和长效机制。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高位推进作用,在政策保障、资金配套、资源协调、评奖评优等方面对文化类节目予以倾斜性扶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鲜明的引导方向。同时,要积极推动、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各类制作播出机构要坚持“公益、文化、原创”的方向,积极创作播出“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优秀文化节目,卫视黄金时段、网络视听平台首屏首页加大优秀文化类节目的播出力度,保持文化类节目创作播出的热潮。

二要抓好重点项目,推出标杆性、时代性作品。精品力作是抓出来的,抓与不抓大不一样,抓多抓少也不一样。要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认真做好传统文化节目选题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推进,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华文化的故事、中国精神的故事。要充分挖掘各地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传统节日、人文风俗等方面深耕细作,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重大主题上精准发力,在“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等国家文化工程中再造经典。各级广电行政部门要主动策划、主动出题,完善重点选题项目库,重点项目抓在手上、提早介入、重点扶持,建立台账、跟踪指导,确保不断推出彰显国家高度、地域特色、中华文化魅力的标志性作品。

三要抓好推广传播,发挥文化节目长尾效应。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融合传播、文化“涨粉儿”的形势下,文化类节目既要做得好,更要传播好。要利用各级广播电视信息渠道、例会机制、展会平台,加大文化类节目经验总结推广,扩大优秀作品的引导示范效果。要重视国际传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拓展走出去的载体和渠道,在世界范围展现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要加强文艺评论,引导主流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平台、两微一端等加大优秀文化类节目宣传推介,注重利用短视频等形式“引流”,让“破圈”从被动到主动,让“自来水”形成“江河水”。要在确保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推动相关文化品牌开发,带动文创产品、主题旅游等,充分拓展价值,使文化节目与文化品牌相互带动、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四要抓好人才培育,建设创新型专业型人才队伍。文化类节目拼的是“内功”,人才厚度至关重要。河南台重视青年人才、最大程度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的做法值得肯定。各级广电机构都要聚焦核心要素,在岗位任用、项目资源、教育培训、薪酬待遇、奖励举措上想办法、出实招,营造鼓励创新、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培育有自信、不浮躁、懂文化、善创新的创作队伍。文化传承需要专家助力。近年来很多文化名家大家对广播电视给予厚爱、亲身参与、倾注心血,极大提升了文化类节目的专业性、影响力。我们欢迎更多文化领域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加入进来,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底气和份量。各位专家学者有什么好的思路、好的创意、好的点子,可以随时和我们沟通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砥砺初心、践行使命,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