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年多部主旋律动画片获得不俗收视成绩,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10月份《犟驴小红军Ⅰ》在黑龙江卫视播出时各集均居黑龙江同时期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1,《林海雪原》在CCTV1播出时每集平均到达率0.699%,总局推荐动画片《幸福路上》在15个频道播出,在东方卫视每集平均忠实度达93.84%,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主旋律动画片正从“冷门”走向“高光”,从默默无闻走向大众视野,主旋律动画片日益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主旋律动画“类型化”创作日益显现
近些年,我国主旋律题材动画作品不断涌现,如以特种兵故事为题材的《聪明的顺溜》,讲述抗战时期文物故事的《故宫回声》,第一次展现军工机匠群体的《江南》等等。而将主旋律动画推向第一个小高潮的作品,是2011年创作的军事题材短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最初《那兔》以漫画形式在微博上连载,2015年改编为动画片在各大平台播出,获得网友和主流媒体的好评。《那兔》可以说是主旋律动画的第一次网络大聚焦,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主旋律动画的概念也随着《那兔》热播更为人所知。此后,《梦娃》《可爱的中国》《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一批主旋律动画日益引发关注,进入观众视野。
而最近几年,主旋律动画更是有规模、有品质的发展崛起,数量空前增长、题材更加丰富、创作表达不断成熟。一方面是行政力量的有力推动,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等主题主线,广电部门组织了一系列创作规划和扶持推优活动,带动了主旋律动画的创作热潮。另一方面是市场和创作主体对这一题材的认可和大力度投入,使主旋律动画逐渐成为动画产业的重要分支,主旋律动画的“类型化”日益显现。
当前主旋律动画创作展现三个典型特点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围绕主题主线开展集中创作,形成强大声势。近些年动画片日益成为宣传引导的重要载体,承担起夯实意识形态阵地的重任。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出题”,组织开展各种扶持推优项目,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引导行业聚焦新时代火热生活,推动建党百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成为动画短片创作主流。该项目推出了《幸福路上》《大王日记》《石头石猴石娃子》等多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题材作品,以及《南湖少年》《焦裕禄》等多部建党百年作品,以点带面推动主旋律动画创作生产。
二是聚焦现实题材,打造主旋律动画的时代“特质”,精神“特质”。主旋律动画不同于“玄幻”“架空”题材,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照,强化现实题材创作。《下姜村的绿水青年梦》《1992年,我出生在中国》等一批主旋律动画作品,生动反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感人故事。《逆行者》《天使的眼睛》等作品真切表现一线医务工作者、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这些动画作品都与时代精神、时代诉求紧密契合。
三是主旋律网络动画迅速发展,与动画电影、电视动画形成积极呼应,有力传播主流声音。《中小治棒棒哒》《精忠报国》等多部作品通过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动画语言提升严肃主题的亲和力,不断增强主旋律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此同时,头部视频平台的引领作品不断增强,深度参与动画IP开发过程,加大对主旋律网络动画的投入力度,在动画片的立项、制作等环节丰富与制作方的合作形式,在IP开发、内容生产等方面头部视频平台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
创新突破乘势而上,打造主旋律动画新热潮
目前主旋律题材动画体量明显增大,国风审美也深入融入主旋律动画创作,中国元素、中式审美的主旋律动画片突破小众圈层进入大众视野。主旋律动画的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好主题、好品质、好影响”成为主旋律动画的重要创作原则。但不可否认,虽然主旋律动画日渐发展,利好政策信号不断释放,但出圈作品依旧有限。
目前仍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受众定位较窄,难以实现全龄化覆盖。尤其是展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等内容的主旋律动画,许多公司将作品仅仅定义为给少儿的科普教育作品,而忽视了广阔的青年市场,影响了主旋律动画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讲述故事的能力有待提高,“内容”仍是主旋律动画的短板,很多作品缺少对故事情节的细致打磨,很容易被定义为乏味的说教作品。三是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并未全面调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依旧是主要创作主体,社会动画公司虽也推出一些作品,但整体体量较小。四是主旋律动画的市场化、效益化问题,这类题材的动画片较难变现,较难开发衍生产品,培育IP也是个漫长过程,主旋律动画体现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如何实现双赢并非易事。
当前,主旋律动画创作发展正值风口,势头大好,但将其打造成动画产业的突围点并不容易,需要政府与行业的通力合作,如《那兔》第三季便是与陆军政治工作部合作,尤其是社会制作机构应积极向外借力。需要“爆款”“出圈”作品不断涌现,以品质赢得效益做强内容,以好作品赢得市场。需要打通一套主旋律动画发展的商业模式,让好作品有持久的发展动力。总之,主旋律动画在时代浪潮中应景而生,必须跟上潮流应势而上,在点滴积累中一鼓作气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