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进一步推动历史剧创作丨广电总局与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举办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1-12-02 18:08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11月3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举办“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对历史剧创作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鉴照历史,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电视剧一直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文艺形式之一。荧屏上出现过的《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天下粮仓》《于成龙》《大清盐商》《大明风华》等优秀作品,可以说是一代代观众的共同记忆。

为进一步推动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11月3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举办“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主持。

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剧创作,高翔谈了四点看法:第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和文化的论述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第二是要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第三是历史剧创作要尊重历史常识、历史逻辑;第四是历史学家与文艺创作者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朱咏雷表示,新时代历史剧创作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引领正确的创作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创作理念要因时而变、勇于创新,在拍摄制作上精益求精。

座谈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文艺评论家李京盛,编剧刘和平,导演张永新,制片人侯鸿亮、王柯等历史剧创作代表,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孙宏年,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金民卿,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朱昌荣等史学专家,就历史剧创作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平衡历史学与历史剧叙事

编剧刘和平曾创作出《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经典历史剧。谈及历史剧创作,他认为,历史学和历史剧是两种叙事方式,历史学专家能够为剧作起到保驾护航作用,同时历史剧创作需要有一定艺术化空间,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如何平衡?”导演张永新说,这是行业的热议话题,也是很多导演在创作中会遇到的困惑。他提到,在创作《觉醒年代》时,年代的细节考证曾让剧组犯了不少难,“希望历史研究者与历史剧创作者有更多深度合作”。

“《清平乐》在播出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会被史学家挑出毛病。”制片人侯鸿亮说,好在这部剧播出后得到了多数史学专家的认可。《琅琊榜》《清平乐》等剧的创作经历也令他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有了更多思考,“历史剧需要有历史纵深度,要展现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也要具备现实意义和人性的刻画”。

制片人王柯正在筹备电视剧《中国历史》的创作,据介绍,《中国历史》初步拟定为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转折点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创作文本,讲述中国历史进程。“我们准备建立选题库,从中争取能够挑选出100个故事作为备选,做最后挑选后再进行拍摄。这个宏大历史题材项目,更需要历史学家的把关和指导。”

“当下,一些古装剧离历史越来越远,没有能力进入历史,只能采取想象、虚构等方式去创作。”李京盛认为,要让历史剧创作“走进”历史,创作出让史学家接受,让艺术家满足,让观众也爱看的历史剧。

历史剧要重点展示什么?

金民卿认为,从议题设置和典型选择来看,历史题材剧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历史留下最长远的就是民族精神,如爱国、追求真理、坚守理想等,这也是被当下所需要的精神,这些精神应该是历史题材创作在选择时的中心内容。”

“循规蹈矩、恪守历史事实,难以起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用,恶意翻新离奇取胜,又容易走到历史虚无的歧路。既要路子正又要叫好,这是个高难度的事情。”

朱昌荣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多方资源打造历史正剧;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塑造经典形象;要着力提高历史剧创作人员尤其是编剧的历史学素养;对待涉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作品要尤为慎重。

讲述历史故事不仅要回溯过往,也要放眼当下。“在绘制当代传奇方面,《山海情》是一个典型案例。”孙宏年提到,电视剧创作要讲好历史故事,挖掘民族团结相关题材,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边疆、固边兴边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当代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正能量。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