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影视“黑科技”,数字化成热题 | 2021年横店影视节

发布日期:2021-10-28 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162

启用12个国际标准高科技摄影棚,影视“黑科技”频频登场……在刚刚落幕的2021年横店影视节上,数字化成为热点话题。

“以假乱真”的三维扫描与3D打印

10月22日,以“影·向未来 视·向远方”为主题的2021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浙江东阳横店梦外滩景区开幕。3D打印、VR交互、绿幕体验、三维扫描……博览会现场,来自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影视制作头部企业、影视媒体放映设备等区域引人关注。

尖牙利齿的野狼、形态可掬的小猩猩,还有体态壮硕的猿猴等,在今年首次参展的影视特效后期制作公司希娜魔夫实体特效工作室展位上,各种异形怪兽的特效道具,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可操控的不仅于怪兽。“这个操作台叫六轴控制平台,影视作品中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晃动,或者人物飞上天空时摇摇摆摆等动作,都是通过它来实现”,正在操作六轴控制平台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工作室专攻特效道具制作,其产品在《长津湖》《流浪地球》《金刚川》《革命者》等热门电影中都有体现。

在格物致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展位上,一位工作人员和一位参展者配合着完成一件“文物”扫描。一层层、一次次、一点点,扫描工作需要一遍遍进行,有时候扫描过的位置还需要进行多次“覆盖”。

“这是为了将一些细小的地方也扫描进去,保证精确性”,展台负责人介绍,这项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快速捕捉现场环境、演员、道具的三维尺寸数据,视效组在后期制作中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测量数据精确地做出1:1的场具和演员模型,既保证了模型拓扑精度,又为后期制作中的修改提供了数据基础。

基于三维软件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东阳守正影视科技曾为《理想照耀中国》《中国医生》《流浪地球》等多部部影视作品提供了3D建模、3D打印、三维扫描、航拍测绘等配套服务。

大到寺庙楼宇,小到发钗饰物,在守正影视科技的展台里,样式丰富的道具引人好奇——这是道具师傅一点点做出来的吗?工作人员指着一旁的3D打印机揭开谜底——将相关数据录入机器,启动开关,一件小体量的道具大概在1小时左右完成“设置到出厂”,大体积作品完成时间则需要按天计算。“打印”出来的道具可根据作品需求,“填涂”上不同外表材质,在作品中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工作人员介绍,这1小时左右的制作过程,还包含了工作人员检查道具是否合格,“虽然3D打印机制作的道具又快又好,但目前仍需要人工检验成品质量”。

《长津湖》《流浪地球2》的“数字幕后”

围绕影视技术数字化,多位影视行业一线人员在圆桌对话环节进行了探讨。

“《流浪地球2》将是中国电影里第一部高帧率的电影,在这部影片的制作里,我们加入了70%—80%以上的高新数字化拍摄的内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介绍,定档2022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花费近4个月时间进行预览拍摄,制作团队从预览里把所有遇到的问题和整个影片的节奏理出来,进一步完善影片制作。

票房已经突破53亿的影片《长津湖》,其特效制作备受关注。该片出品人之一、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通过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仁川登陆”的拍摄,分享了该片创作过程中电影数字工业化的体现。

“影片开拍前,仁川登陆的镜头就已完成,因为一些战争场景没办法实拍还原,所以这部影片全部后期制作都依靠数字技术支撑”,在他看来,目前战争片中一些宏大的战争场面,通过数字技术容易实现,耗资相对较少且安全性更高。

同样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八佰》,是亚洲首部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该片出品方之一、华谊兄弟CEO王中磊表示,IMaX摄像机比普通摄像机更具影像感还原力和高品质宽画幅,能给创作者带来更多空间,同时也节省了很多的资源。

除了助力拍摄外,在《长津湖》的制作过程中,数字化备份工程文件、数字化编码各场景戏份,不仅帮后期团队建立庞大的数字片库,也提升了后期制作过程中场景文件替换的效率。《金刚川》三个导演组通过云端数据实现内容对接、资源共享,实现三个月时间内从无剧本到上映。

数字化开启了中国影视的新时代,也对影视创作的影响逐渐变得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