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传真
战“疫”特别纵队:执炬“逆行”的广电记者
发布日期:2020-02-04 17:58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关键时刻冲得上,攻得下。疫情暴发,广电人写下一封封“请战书”,投身战“疫”,用镜头、用话筒,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极端重视关心关怀、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报道记录战“疫”一线的揪心、震撼、悲伤、温暖……广电新闻人与“白衣天使”以及千千万万抗击疫情的工作者一道,勾勒出“逆行者”最美的身影。

战疫请缨,“我报名!”

“我的武汉病了”。不过十余天,武汉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牵肠挂肚之地。 武汉“封城”之后,城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医院救治病人的进展如何?外界渴望了解城里的情状,城内也需要发声的窗口。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事实、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肩负这样的职责使命,许多广电记者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临危受命,请缨前线。 时间回到1月23日凌晨3点15分。彼时,疫情渐显严峻之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身处疫情一线,通告发布后不到一个小时,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王佳杰即向频率提交了“请战书”:“请允许我前往报道的最前线,只为尽一份新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父母妻儿已经安顿好,我定全力以赴。”

一天后的1月24日,鼠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除夕本是中国家庭团圆守岁的日子,但为了一个更大“家庭”的圆满,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记者写下“请战书”,执炬逆行。“我是跑口记者,我报名”。除夕之夜,在接到山东省将派出138人的医疗救援队奔赴武汉防控疫情一线的消息时,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闻声而动,于22点56分向全体记者发出“征集令”,与医疗队伍同行“出征”武汉。消息发出后不过几分钟,十几名记者争先报名。作为其中一员,第一个报名的记者刘洋出征前还前往疫情省级定点医院采访,发回了“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系列报道。“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是检验我党性初心的一次大考,我要发挥‘新闻轻骑兵’的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一线报道!”“我愿意!我报名!”……请战声此起彼伏。

同一时间,在祖国南方,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黄嘉莉正在釆编南方医院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参加武汉医疗队的新闻。接到台里的随行报道意向询问后,她很快表态参战,火速在两个小时内收拾行装,于深夜登上去往武汉的飞机。“我是党员、转业军人,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电视新闻中心摄像臧穆也第一时间响应报名,成为黄嘉莉的同行者。临行前,为孩子赶做年夜饭的臧妈妈泪水没有忍住,“支持组织的号召,我的儿子是最棒的”。

同一时间,在中原大地,河南广播电视台徐荣荣是最先请战的记者之一,“我是党小组组长,若有战,召必回”……

疫情让许多人措手不及,悄然间,战场的硝烟味已经弥散开来。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涌现出很多迎难而上的逆行者——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忙碌在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是,报道新闻的媒体从业者也是,他们如同夤夜的点点星光,莹莹无尽。

到疫区去!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离现场越近,才能离全世界关切的新闻越近。

深度采访广东援汉医疗队的进驻情况、汉口医院救治情况;前往与华南海鲜市场一街之隔的唐家墩街西桥社区采访社区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再度前往汉口医院广东医疗队驻地采访,深度了解并报道医院物资储备短缺,以及援汉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救治重症病患的内容……王佳杰投入“战斗”之后,每一天都在发回“战场”上的最新消息。1月30日是武汉台王佳杰28岁的生日,这一天,没有蛋糕、没有派对,王佳杰奔波在一线两个采访现场,将武汉市城管部门清运及处置社区垃圾、汉口医院最新救治情况两则报道,传递给观众,这两则新闻也是一名记者在特殊时期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湖北的疫情,让生于此长于斯的记者们异常揪心。湖北广播电视台全面进入战疫状态,全台未离开属地的员工无条件留下坚守,或退票,或取消与家人团聚,或推迟婚期,所有新闻采编人员立即取消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各就各位,投入战斗。融媒体新闻中心成立第一支应急采访“党员突击队”;记者谢珍从12月底开始连续奋战数日;记者赵迎霞顾不得因意外受伤的丈夫坚持采访;涂靖夫妇一起申请前往抗疫一线;记者邓吉的父亲目前还在隔离期,但他第一时间响应频道安排深入一线;记者罗晓贤为了工作自我隔离,与未满月的女儿多日未见;还有一位记者(请原谅我们隐去他的名字),自己采访时还不知道,家中的父亲已开始发烧乏力、意识模糊。采访结束后,他急忙带父亲赶去医院,看着父亲直接被送至重症病房,一个一米八的男子汉,蹲在马路边嚎啕大哭,而现在他自己也因高度疑似进入隔离期……与此同时,湖北的疫情也让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倍感挂心,到疫区去,成为广电媒体人此刻共同的“导航”。

湖北省人民医院是此次武汉市设置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之一。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第一个深入该医院隔离区发热门诊采访的记者高睿,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用隔离服和护目镜“武装”自己,和摄像师一起拍摄了医护人员为患者抽血、取样检测等检验步骤,记录了发热门诊内最真实的故事。通过新闻镜头,医护工作者也得以为奋战一线的战友加油,向惦念着他们的家人、全国观众报平安。 大年初三,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颜葵、王劲清、王晓龙、陈博跟随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记者在随后几天里,先后采制了《北京136名医护人员昨晚抵达武汉》《43岁女护士自毁形象亲身示范穿纸尿裤安全最重要》等二十篇鲜活、生动、充满情感的新闻。这些新闻一方面给医护人员鼓劲,另一方面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每一个竭力救治患者的医院都是战疫前线。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这个距离南京市中心约30公里的地方,收治了南京市所有确诊患者。 1月28号,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汪乐萍和摄像孙浩瀚前往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隔离病房的清洁区域,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奋斗在抗疫核心区的医生,采访时,他们“身处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加上戴着厚厚的口罩,呼吸都有点困难”,报道在网络端、电视端同步推出,以有价值的信息、感人的现场,真实展现了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奉献和奋斗。

陕西省安康电视台新闻频道24岁的王仁玉是最早进入安康市隔离区病房的记者之一。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做一名有责任的媒体人”这份初心和信仰支撑着他。冷静沟通、细致观察、全面思考,他及时向公众报道了感染患者医治情况、院区应对措施以及省级专家组的指导意见。“放下摄像机我心里也有恐惧”报道结束后被问及是否害怕时,王仁玉说,“只要扛起摄像机时我内心的恐惧都卸掉了,我只想冷静地用镜头记录”。 镜头的直抵一线,报道的顺利播出,是广播电视人在非常时期克服困难,无数次“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缩影。在到达武汉前线的最初几天几夜,广东广播电视台摄像臧穆身兼数职:技术、摄影、摄像、编辑、无人机航拍,甚至于车辆司机……不眠不休的他常常工作超过十八个小时。十八个小时不足一天,对于抗击疫情来说,却是可以争夺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每一个“十八个小时”里,臧穆完成了电脑检查维修、摄像采访、小视频拍摄剪辑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拍摄难度大,他完成了对火神山医院工地的航拍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作品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

筑造抗疫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人心长城”,广播电视记者用镜头、用话筒,完成一次次战疫记录的使命,为“信息高速公路”提速、为“人心长城”添砖加瓦。

因为相信、坚信

疫情面前,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考验面前,增强“四力”、生动报道,展现新闻工作者的过硬本领。这两天,无数网友为一条“省委书记村口吃闭门羹”的短视频点赞。这则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1.8亿的短视频作者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高彦、摄像周明。1月30日下午,二人随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前往基层,暗访疫情防控工作。在行进路线、检查点位置等信息一概不明的情况下,高彦与周明做足准备,除了携带好日常采访设备以外,还将GoPro固定到车窗外记录行进全过程,全程记录转瞬即逝的新闻素材。娄勤俭被老大爷“无情”劝返的对话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短视频《村口连吃“闭门羹”,他却挺满意……江苏省委书记不打招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短短的视频,生动表明了江苏抗击疫情“全民总动员”“严防死守”的关键信息。很快,人民日报新媒体客户端、央视频等上百家新媒体平台推送,受到广大网友点赞。

《紧急呼吁!改变37.3度接诊标准!部分患者起病无发热!》发布后,人民日报等媒体迅速跟进,全平台总流量达6.6亿。这篇独家报道源于第一财经记者马晓华在医药卫生系统的专业积累,得以打造疫情报道中新的“舆论风向标”。在重大疫情面前,广电记者及时报道最新疫情并普及防疫知识,与此同时,一条条新闻报道、一帧帧感人画面更传递出大爱无疆的温暖、其利断金的力量。 《暖心!武汉籍滞留福州旅客找到“家”》以积极的社会效益,得到多方肯定;《超硬核!福州侨胞出动私人飞机支援福州防控疫情!》全平台阅读量超 60 万,传递五湖四海一家人的温暖。这些新闻的作者是福州广播电视台的80 后夫妻苏木金、余玉金。疫情暴发时,他们坚守新媒体工作岗位,24 小时随时待命、随时更新,推出10余支充满正能量的短视频。忙碌的工作也承载着他们对家的思念。二人原本计划于春节期间返乡探亲,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苏木金、余玉金不约而同向部门负责人请战,放弃休假、坚守岗位。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还有许多和“二金”一样的夫妻。上海SMG李丹和赵歆也是一对小夫妻,新春之际,赵歆刚刚开车送李丹回到江西九江老家过年,接到工作任务后,又连夜开车将李丹接回上海回到工作岗位,将孩子留在老家。这些动人的故事,为艰难时刻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新闻传播是抗疫宣传“主战场”,公益广告、抗疫短视频等是这场没有硝烟战场上的“轻骑兵”。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新蓝网在强化新闻性同时发力公益宣传,并以设计师金京强等人为主力组成战“疫”海报小分队。在设计过程中,金京强与同事充分发挥所长,将强烈厚重的视觉元素与温暖人心的情感符号相融合,连续推出《最新发布》《专家访谈》《今日份浙江战“疫”报告》等系列海报产品,给人砥砺前行的力量……

“既有恐惧,也有忍耐,更有期盼,每个人都希望这场灾难能快点过去。”这场全民“战疫”中,广播电视记者与你我他一样,他们是子女,是父母,他们也有害怕,也有委屈,但他们依然选择“逆行”而上,是因为相信、坚信——相信使命、坚信胜利。他们用奔跑的身影、飞速书写的笔、手中紧握的话筒、肩上的机器,展开新闻的追踪报道,记录下这个特殊时期的新闻故事,也记录下了我们的共同记忆。 没有一场大雪能覆盖整个华夏,每一个冬天都会过去,哪怕是病毒肆虐的这个凛冬。等待春和景明,等待所有“逆行者”早日凯旋。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