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月14日下午,由盐城市社科联、盐都区委宣传部指导,盐都区文旅局主办,盐都区图书馆承办的腊八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民间老百姓吃“腊八粥”,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盐城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和米煮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腊八粥也就多样化了,但用料大致差不多。比如,米有糯米、粳米、籼米等;豆有赤豆、绿豆、黄豆、豇豆等;干果有花生、红枣、杏仁、百合、桂圆、莲心、白果、菱角米等;再加以蜜饯、果品、蔬菜等制成。现在,也有市民会往粥里掺海参及各种肉类,以求适口。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总之,这个“腊八粥”正在向富有营养的风味转变,使古老的风俗更具有新时代气息。
在盐城的西乡,人们会搓些糯米粉圆子,东区则佐以杂粮、麦面等,故有人又称“腊八疙瘩”。腊八粥以其稠软粘、甜咸均可等风味深得大人、小孩喜爱。据说,吃了这种粥,一可提醒人们勤俭持家,二可保大人小孩平安,三可预祝来年丰收。因为寓意吉祥,所以流传至今,并形成颇为有趣的节令佳食小吃。
汉代在腊日前一天,击鼓驱疫,称之为逐除(见《吕氏春秋》高诱注)。晋代荆楚一带则将腊八日作为驱逐疫疾的日子。当时有谚语道:“腊鼓鸣,春草生。”村民都腰挂细腰鼓,戴着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疫疠,大概也是古代傩(古代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的遗风。金刚的梵语为“跋折罗”,意思是金是世间至刚之物,能破坏外物,而外物不能破坏它,因此被当做佛家威武之神的名称。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等日,欠债者都要偿还债务。没有能力还债的,也要想方设法。有谚语道:“第一腊八犹自可,第二腊八急如火,第三腊八无处躲。”民间在腊八节祭祀先祖,乡绅富户还会在此日施粥。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书友围绕腊八节的节日起源、演变、传说、习俗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书友们还参观民间收藏家柏正满提供的腊八节主题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