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推动应急广播体系上下贯通、综合覆盖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3-04-07 14:12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2022年以来,全国广电系统深化应急广播建设,切实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综合覆盖、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中国特色应急广播体系,提高服务政策宣传、乡村治理、应急管理和公共事务能力,取得了新的成绩。2023年4月6日-8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将在山东济南召开。“国家广电智库”即日起刊发系列文章,点面结合展示各地生动实践。今天刊发2篇全国应急广播发展实践的观察文章,这是第一篇《推动应急广播体系上下贯通、综合覆盖成效显著》。

应急广播是国家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实现精准动员的重要渠道。2022年以来,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得到高位推动、统筹谋划,上下贯通、横向对接有序推进,传播渠道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一、各级政策供给渐次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的通知》等规划和文件对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明确部署。

2022年5月,《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提出了扩大覆盖规模持续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应急广播运行维护、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优化应用布局提高应急广播服务质量、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应急广播现代化水平5大主要任务和22项重点建设发展项目,对“十四五”时期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

为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全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做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广播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用得上、用得好、真应急,广电总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高可靠应急广播系统、北斗应急广播系统、广电5G应急广播等技术的研发工作,组织制订了《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完善主备链路和高可靠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广播极端情况下的可用性。另外,广电总局加强应急广播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由系统通用、传输覆盖、安全运行、效果监测等四大类共28项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启动了《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13项暂行技术文件升级为行业标准的工作,为全国应急广播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推出支持应急广播建设发展实质性政策。多地将应急广播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多数省市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山东、四川、贵州等地将应急广播写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对应急广播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云南、湖南等地成立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广西等地出台促进应急广播体系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山东成立省应急广播指挥调度中心,新招聘6个事业编人员专职负责省平台内容制作等工作。这些举措从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应急广播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系统建设和平台对接有序推进

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已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建设,应急广播国家级平台已经投入试运行,并与已建设的省级平台完成对接,市县平台已经超过1300多个,为加强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广电总局设立了一体化云底座,具备与各省数据对接的能力。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作联动能力不断强化。目前国家级平台完成标准化改造扩容,实现了与12个省级平台、1个应急广播试验平台(内蒙古)之间的对接。在信息源端实现与气象、地震等应急发布部门的对接,在发布端实现了与直播卫星、广电5G等国家级传输覆盖资源的对接。为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国家级平台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联通,具备了在全国范围通过政务外网与各级平台对接的条件。各地强化当地应急广播平台的对接。如四川应急广播省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文本信息交换等网络实现了与省应急、气象、地震部门、省卫健委、水利部门信息系统对接。

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电总局主动谋划,把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惠民工程,建立项目管理台账,按月跟进项目进度,督促加快工程推进。2021年,安排资金6亿元,支持河北、山西等14个省134个县(市、区)实施了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项目。截至2022年9月,2021年下达任务的14个省(区)134个县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22年下达任务的21省(区、市)134个县的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资金执行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4.29个百分点,工程建设进度较去年同期提高72.39个百分点。多地县级已基本建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分级负责、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

各类应急广播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2021年以来,广电总局在山东、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开展应急广播建设试点,在济南开展城市应急广播建设试点,并与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就地震、气象预警开展联合应急广播试点试验,地震预警试点选取了河北、福建、四川、云南和新疆5个地震高发区,气象预警试点选取内蒙古、安徽、贵州、四川等地。两年来,这些地区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开展技术研发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成效方面,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通过应急广播发布应急信息2209条、灾害预警55条、精准推送暴雨红色预警14次,帮助6200多人提前平安转移。经验方面,济南市结合城区特点、交通状况,探索了应急广播在城市的工厂、湖泊、火车站、公园、校园、广场、图书馆、公交(地铁)电视、户外大屏等“十个典型应用场景”,通过系统对接和信息导入、推广部署智慧屏,把应急广播管控单元下沉到社区,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定制化服务。

三、传播渠道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渠道更加融合化、多样化。当前大喇叭、音柱等传统广播终端仍是主要接收终端,不过各省市区普遍推进布局多种传播媒介,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手机APP、新媒体平台、大喇叭等发布渠道,打通应急广播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逐步实现全媒体融合传输,因地制宜部署适配设备,利用调频、中波、DTMB、有线电视网络、IPTV、移动电视、手机客户端等传输覆盖方式,总体来看,传输覆盖渠道和接收终端的多样化,持续扩大了应急广播消息的触达率。

多地已探索形成适配地方特色的应急传播传输体系。如贵州利用有线电视可同时承担点对点精准传播和大范围信息传播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光纤行政村全覆盖优势,建成以有线电视为主体的应急广播体系,依托全省1004个广播电视乡镇综合服务站提供服务。在偏远农村地区,具有覆盖范围广、抗灾能力强、传播迅速、安全性高、接收简便等特点的直播卫星是最为有效的传输技术,如内蒙古局2020年起采用直播卫星方式开展农牧区应急广播试点建设。

助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应急广播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北京、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将应急广播与城市管理、雪亮工程、疫情防控、旅游服务等结合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疫情防控、景区调度、广场活动的综合服务,在4A以上景区人员密集区接入应急广播平台,配置应急广播视播一体化,通过应急广播向群众发布突发社会治安信息,动员群众协助警方破获交通肇事案、盗抢案、老人走失案等,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四川部分地方建成智慧应急广播系统,对接了雪亮工程、天网监控、地质灾害、防洪渡汛、森林防火、智慧农业等已建系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了本地综合应急调度和使用场景的扩大。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由于具有人员密集、地理空间复杂、灾情发展迅速等特点,更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高、传输手段多、应急终端基础好的特点,建立基于多场景的覆盖更精准、传送更快速、稳定性更高的应急广播体系。如苏州市构建了涵盖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和地铁公交等应用场景的,包含家庭及车载收音机、本地地面数字电视频道、有线电视全频段插播、家庭有线精灵广播、有线智慧镇(街道)社区广播系统、公共单位内部广播系统、社区LED大屏、公共场所室内多媒体屏、城区重点旅游集散地带视频监控多模音柱、移动电视终端、新媒体终端和小区文明服务栏在内的12类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同时,根据城市的特殊场景需要,对城区隧道和大型地下人防工程,进行了无线覆盖;建设了移动应急广播车,配置了车载大屏、车载广播以及无人机广播、视频监控,实现特殊情况下的定点广播和机动监控。浙江湖州将1万多只应急广播终端安装进5000家服装企业,实现应急广播服务下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安全传输保障司、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撰稿)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