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把准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发布日期:2023-04-10 17:32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记录新征程”2023年纪录片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国内一百余家纪录片制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围绕《加油!新时代》创新模式经验分享、纪录片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赋能纪录片、纪实在艺术表达中的核心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一、明确纪录片的时代任务

近年来,纪录片的产量大幅增长、关注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代纪录片如何在时代背景下确定新的主题立意,是中国纪录片的生命根基之所在。第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是纪录片行业的首要任务。每一部纪录片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创作,说到底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艺术化结合。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坚持的理论主张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中国特色纪录片的根本保证,若将为纪实而纪实、为纪虚而纪虚、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作为艺术家的自我开拓必然走进“死胡同”。纪录片要发挥强大艺术功能,把核心宣传放在第一位,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理念的有效抵达。

第二,中国纪录片必须生动阐释和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最新实践和发展轨迹,这是中国纪录片新时代新征程最紧迫的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每一句话都有着鲜活具体的实践,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感情,我们大有天地、大有可为。事实上,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也是同社会对话的过程,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会反向影响到社会心态的建构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对社会心理秩序的建构起到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当代纪录片人急需用镜头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并在表现过程中有所创新,实现同社会的高质量对话,为其他艺术门类作好表率。

第三,客观、深刻、深度诠释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是中国纪录片新时代新征程最基本的任务。宣传是中心任务,创作是中心环节,题材是创作基础。纪录片人需加强“补短板、强弱项”的意识,克服题材同质化弊病,在国际传播能力体系的构建上主动发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需要全面展示和响亮生动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精品力作。同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也是二十大报告中专门部署的重点任务,要精巧构思,选好创作重点。比如,近日热播的纪录片《京之轴》,记录讲述北京这座古老城市中轴线上发生的故事,以中国视角和世界胸襟,构建中国文化形象,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情况。建议相关单位部门建立重点选题IP数据库,将有关素材与线索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供纪录片人共同享用,这将有助于纪录片更好发挥“国家相册”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深度发掘共性价值实现双赢。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我赋能,文旅产业是其自我赋能的重要落点。纪录片人需深度挖掘当地的自然之美、历史积淀、人文底蕴,提炼出具有个性化、吸引力、分享动力、传播价值的独特要素,对纪录片和文旅的共性价值进行深度表达,找到实现双赢的路径。与此同时,纪录片还要考虑当地产业形态和文化周边,一方面当地产业形态和文化周边的及早介入会进一步丰富纪录片形态,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助力文旅发展的可能,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转化、叠加共享。

主动加入文旅产业链条。纪录片是城市形象推广的有力载体。纪录片的纪实属性决定了,它能够为观众带来从他乡看故乡、从此地看彼岸的想象。纪录片人有能力为文旅做梳理、总结和架构。而在传播过程中,纪录片应与时俱进,加强跨界联合的平台传播,与时俱进,善用微视频、短视频等方式,结合长纪录片本体做好文旅产业的营销创新、协同发展。

三、多元创新实现风格外溢

真听真看真感受才有新发现。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冬奥等题材纪录片佳作涌现,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动员全国纪录片人克服疫情困难创制了《今日龙抬头》《又见炊烟》《青春之我》《加油!新时代》等主题鲜明、制作精良的优秀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不是口号式、概念化的艺术创作,而是纪录片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有的独具特色的创新表达,在广袤大地上挖掘在政治宏大背景下的生态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用小切口表达大时代,是纪录片人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法。

内容垂直细分探索新运营。纪录片需要在垂直内容上做具体细分,不能把所有类型都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划分,如同将电影按照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灾难片等不同类型分开讨论,纪录片也需要在内容垂直细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产品化设计以及跨界运营的能力。例如,围绕纪录片《匠人》推出亚洲手作展等线下展览、观影会、相关书籍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及相关活动等。

技术助力表达方式新探寻。《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流泪”的人头壶、《美术里的中国》中游动的虾蟹、《“字”从遇见你》中奔跑的文字、《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中用到的三维动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得纪录片表达方式更具青春态、更加接地气。基于“真实”之上,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不断拓展纪录片表达方式,这为纪录片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探索空间。

四、纪实存在于创作者的初心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第一层是现象;第二层是真相;第三层是真理。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在把握主题真实性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对事物的看法、认识与理解,以及其对未来种种走向的把握。纪实同真实相对应,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存在,同样存在现象纪实、真相纪实、真理纪实三个方面。

过往纪实,通过摄影、灯光、录音、场工等各个环节部门的配合来完成,而如今,纪实的门槛更低,人人都是记录者。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纪实?短视频平台上大部分都是社会生活的纪实,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纪录片,其纪实镜头甚至来自于监控镜头,如交通事故、偷窃、火灾、电动车自燃等大都通过监控镜头来表现。事实上,无论是手机拍摄还是监控镜头,它们所截取的都是现象纪实,也就是最简单的记录,而更为关键的是从现象纪实走向内在纪实,最终抵达真相。内在纪实可能是从现象的比较、判断、推理、分析中得来,也可能是通过直接采访、言由心生得到的。纪实存在于哪里?说到底,纪实存在于创作者的初心。纪录片创作者要用纪实语言讲人的情感和命运,透过纪录人们生存状态的表象真实,揭示其中蕴藏的幸福、信心、力量、希望、美好的本质真实,这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