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高口碑纪录片在B站扎根,《人生第二次》实现多维度升级
发布日期:2022-07-01 18:58信息来源:传媒内参 浏览次数:

伴随着网络视听平台与纪录片逐步渗透和融合,在网络视听平台的参与和重塑下,从地方美食、历史地理再到人文生活,纪录片的创作语态越来越年轻、样态越来越丰富、题材越来越多元。

早在2020年,由B站出品的12集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以不同人群的“第一次”为叙事主线,曾一度引发观众对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日前,由《人生第一次》原班人马打造的“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人生第二次》在B站一经播出再次引发高度关注与热议,该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高级的画面感和浓厚的人生厚度引入催泪,其所呈现出的风格和调性与B站的人文气质亦相得益彰。不少观众在弹幕中给出了高度评价:“在艺术上,很妙。在生活里,很真实,因为真实,而有了厚度。”

“第一次”宽广 “第二次”厚重

《人生第二次》 拓宽IP内涵外延

作为“人生三部曲”IP的系列作品,《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 既有着内容属性上的紧密关联,也有着创作思路上的明显区分。二者分别从纵和横两个方向,聚焦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讲述人世间的的悲欢离合,筑造一个个温润人心的故事和人生图鉴,《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 创作理念和内容主题的一致性,也为二者在内容创作手法上的相辅相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在叙事逻辑和切入点的差异化,是构成二者内容差异的最大不同。《人生第一次》在创作时,选取了人生纵截面的视角,以具有连贯性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的人生断面,绘制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

相比之下,《人生第二次》改变了前一部“人生时钟”的纵向叙事,以“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和“破”“立”为代表的四组精选的对立关键词作为比照主题,以镜头记录主人公们推开未知的人生之门后的横向选择,展现他们在面对生活疾风暴雨时的坚韧与勇气。

在不同叙事逻辑下,二者的叙事风格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分。《人生第一次》的整体基调相对轻快,片中虽然也展现了一些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但向外传递的核心还是主人公们积极面对生活、一路升级打怪的勇气,整体风格就像一本内容温情的连环画,而《人生第二次》则将镜头对准那些遭遇人生考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中不全都是温暖的小确幸,更多的可能是坎坷和磨难。

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出狱后的二次人生、婚姻和事业的二次选择……《人生第二次》以多维度、多视角观察普通人在面临人生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通过对8个独一无二的“人生第二次”故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递“人生海海,无惧重来”的生活态度。沿着“人生”主题进一步深挖和拓展,《人生第二次》中相对厚重、曲折的内容表达也和《人生第一次》的温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纪录片IP化正当时,甚至成为内容至上、多路径前行环境下的必经之路。一档纪录片要想成为IP,必须要满足人性最基本、最深层的某些情感需求,引起持续广泛的共鸣。《人生第二次》通过不断扩大“人生三部曲”中人生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个过程中,该系列纪录片也逐渐形成具有自身文化、强烈辨识度的IP属性。

扎实内容走心“催泪”背后

实现多维度“升级”

事实上,《人生第二次》之所以能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除了概念上的别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创作团队对纪录片风格调性和内容表达精准的、高水平的把握。作为系列IP,《人生第二次》较好地延续了《人生第一次》在内容表达上以人文情感为轴心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延伸。《人生第二次》不再是一片春和景明,更多的是阴差阳错,盈缺是非,《人生第二次》实现“催泪”升级的背后,其实是多维度的成功“升级”。

主题是内容创作的标尺和基准,在主体内容选题上的独到眼光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之匙,《人生第二次》的内容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着一定社会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也存在着一定关联,该纪录片主题涉及的领域或是普通大众难以触及,或是日常生活中、可预见性较低的事件,诸如“医生如何运用当下火热的整形技术帮助患病女孩恢复容貌”、“服刑人员出狱如何实现社会性康复”、“身体有缺陷的人们如何自驾穿过G318”等主题设置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时保持一定的求知欲、好奇心,进而有效提升观众的粘性进而引发自然讨论。

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拍摄手法也展现了一定的艺术追求。在第一个故事《圆》中,创作团队以卫卓、亲生父母和警察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三种视角以不同的内容进行信息互补,给观众带来了悬疑类影片的解谜感,这样的叙事表达也是电影创作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对高级的创作手法,不仅展现着主创团队的专业能力,也凸显了主创团队对内容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独特的思考。

此外,片中不管是宏观的叙事节奏还是镜头语言的运用都表现得精准又不失趣味性,诸如成熟的果实、水中的游鱼和翱翔的鹰禽等有深刻寓意的空境,体现出该纪录片的高级感,这些有设计的镜头调度对即时性要求很高的纪录片来说相当难得。虽然该纪录片每集由不同的导演进行操刀,但在整体调性上都展现出了高度的统一,这也从另一层面展现着拍摄团队间的沟通衔接以及扎实的内功,进而以极强的叙事能力和把控能力,延续并强化这一系列IP的“催泪”标签。

卫卓获得了两地的团圆,完成了人生第二次的出生,他是卫卓,他也是钟家金;因车祸意外而高位截瘫的何华杰依然满怀希望,在和轮友自驾川藏线的路上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何华杰被机器辅助着能再度行走;宁夏女孩冯婷在手术前,毅然决然剃光了头发,她终于可以做从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抬头挺胸,迎着风走;

“真实”是《人生第二次》的最大的特征之一,围绕“真实”内容展开的深层次思辨将《人生第二次》的创作提升到了另一种高度。片中展现的主人公们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通过展现他们面对真实遭遇的真实反应,引发观众展开对何为人性两面性的思考和探讨。《人生第二次》并不是单纯批判恶劣人性的十恶不赦,而是希望通过节目让更多人找到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创作思辨也让内容立意更深刻、更震撼、更有价值。

高口碑纪录片在B站扎根

弹幕文化“隔屏互动”引发共鸣

作为拥有着新时代背景的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在兼顾了大众审美取向的前提下,往内容中注入了很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年轻化的表达,纪录片中很多主人公也都是年轻人,这些年轻特质和出品方及播出平台B站,亦存在着相当的适配度。

B站是国内最活跃的年轻社区平台,弹幕是社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众与内容互动的重要渠道。《人生第二次》作为一个和大众工作、生活都有着强关联的纪录片,观众在观看之余需要一个可以抒发各类情绪的必要出口,弹幕就承载着这样一个重要的功用。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和行为引发观众的感慨,观众发布的弹幕和故事主人公形成了巧妙的隔屏互动,这种互动又可以进一步烘托了后续观众的观看情绪。

比如,在第一集中卫卓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化解养父的负面情绪而委屈哭泣时,屏幕上“孩子是无辜的”“你没有错”“太苦了,受伤的是孩子”“你太善良了”等暖心弹幕在另一个时空给这个遭遇不幸的少年以最大的鼓励和安慰。

另一方面,这种互动也能让更多观众从中汲取生活的力量,譬如在第二集中,梦想之家的孩子们奋力奔跑的画面,让众多观众受到情绪上的感染,表示要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同时高燃的弹幕也能够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梦,这种隔屏互动既做到了以纪录片的形式带动大众对社会层面人文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大众层面对于何为人性的思考。

《人生第二次》获得关注,也意味着B站的纪录片内容正在逐步形成品牌性的认知。近年来,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在B站逐渐兴起,推动了互联网内容从娱乐化走向知识化,而作为知识品类的头部内容,多年来B站始终重视对于纪录片品牌IP的投入,曾打造出包括《但是还有书籍》《人生一串》和《极地》《人生第一次》等在内的多部高口碑纪录片。

截至去年9月,B站站内累计上线纪录片3000多部,出品纪录片106部,取得了过去一年累计超过1.3亿在B站累计观看时长超过2.5亿小时的惊人成绩,不仅热度喜人,这些纪录片内容还凭借高标准的创作质量斩获了国内外共计107个的各类奖项。

这些成绩的背后既是新的核心消费群体(Z世代)的出现,泛知识内容潮流推动也为纪录片的进一步兴起提供了宝贵的时代机遇。乘着这股劲风,B站在行业人才扶持、内容精品化战略实践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纪录片精品化。

“记录即有光”,从追求宏大叙事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伴随着纪录片题材和品类逐渐多样和多元。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类似《人生是第二次》的口碑纪录片诞生。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