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视听产业园区发展新态势
发布日期:2022-05-09 21:04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围绕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布局,批准设立了一批视听产业园区。这些园区聚焦特色主业,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支撑,对于提升创作生产能力、完善视听产业生态、壮大产业综合实力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进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文化新业态、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截至2021年底,广电总局批复成立的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共28个,规划建筑面积总计3.88亿平方米,入驻广电视听各类企业8556家,新增企业2310家,吸纳就业近19万人,营业收入1244.85亿元,同比增长41.21%,应缴税金61.83亿元,同比增长46.31%;吸引近6000家其他相关企业入驻、就业人数超11万人,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应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产业政策:战略层级提升,规范与发展并重

视听产业园区建设纳入政策议题,成为现代文化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在国家规划的指引下,文化行业各领域相继推出“十四五”规划,部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等行业规划均就打造高质量视听产业基地(园区)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部署。

园区政策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国家电影局、国家广电总局等六部委出台《关于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影发[2022]1号),从界定范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合理规划布局、聚力发展主业、严控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明确政策意见,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视听产业园区的要求,督促相关部门对所属产业基地发展严把政治导向关、规划引领关、项目落地关。

地方政策针对性持续增强。有些省(区市)进一步突出视听产业园区建设的战略引领地位。如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将推动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出台《进一步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湘政办发〔2021〕42号),从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费用补贴、人才引进、拓展应用场景等八方面,确立了进一步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

分布格局:呈现“多区域极核”空间格局,七成以上位于东部地区

我国已基本形成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基础良好、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视听产业园区集聚区,呈现“多区域极核”的空间格局。广电总局批复的视听园区中有20家位于东部地区,占总体的71%,中部和西部地区各有4家。具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共9家园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视听产业园区集群;京津冀地区共8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其中央企相关园区占到一半;成渝地区共3家,成都是除北京之外国家级视听园区数量最多的城市。

聚焦主业:探索特色多元产业布局,泛视听数字业务成为发展重点

初步形成以泛内容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总体上看,我国视听产业园区可分为泛内容类(包括影视、动漫、网络视听等)园区与泛技术类园区两类。具体来说,可分为内容创作(17家)、视听技术(6家)、网络视听(4家)和国际传播(1家)五类。泛内容园区占比近八成,体现了视听产业以内容产品为核心的特色;而泛技术类园区数量仅6家,且整体实力不强,一定程度也反映了视听园区还需进一步重视技术研发,聚集技术资源,加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

由于视听产业具有极强的融合特性,大部分园区早已突破单一业务的限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相关环节,通过关联性产业集聚实现特色化发展。如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聚焦培育扶持视听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和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以国际化运作思路打造“面向东盟的网络影视新丝路”的信息枢纽,中国(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分别以“内容+科技”、网络视听、超高清视频、国际传播为特色,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

瞄准新型数字视听业务,构建融合型视听产业链。大部分视听产业园区依托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等传统传媒机构建立,传统业务板块较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少先发园区向大视听产业转型,布局高新视频、云演艺、云游戏等新业态,泛视听数字业务成为战略重点。如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70%以上的落户企业为从事网络视听、影视动漫、技术研发等新兴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在突出主营业务基础上,延链、补链、强链,优化完善产业生态。如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覆盖了视听技术研发、高新视听企业孵化、视听服务集成、创新业态运营、终端硬件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技术赋能:夯实科技支撑底座,推动构建智慧型园区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新技术研发应用。视听产业园区持续强化科技能力建设,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云计算、云存储、扩展现实、虚拟数字拍摄、5G协同制作等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园区企业科技创新。如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积极推动5G、AI、VR等技术与超高清产业深度融合,正式开播广州台南国都市4K频道,举办全国首个超高清视频(4K/8K)内容征评活动,建成全国首个8K影院,成功研制全国首部国产超高清视频转播车。

加快建立智能化产业服务平台。传统文化产业园区普遍面临管理效率低下、配套服务薄弱、运营模式落后等问题,以园区数字化改造带动各类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是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径。越来越多的视听产业园区加大技术投入,建立全链接的智慧园区数字化场景,构建园区智慧管理“云平台”,打造“虚拟产业园”。如马栏山视频产业云平台助力超71家企业,VR/XR视频渲染效率最高提升23倍;青岛5G高新视频试验园区建立影视工业化云平台华为5G高新视频联合创新中心,整合链接产业链生态企业向《流浪地球2》等剧组及内容生产企业提供虚拟拍摄、云制作、异地审片等云服务。

优化服务:着力构建高水平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部分视听产业园区逐步改变以往“房东型”管理模式和粗放的财税减免政策,为入驻企业提供产业、投资、商务、交流、生活等“园区开发+管理运营+产业投资”的新型综合智能化管理服务,不仅满足视听制作、行政审批、创意孵化等视听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共性服务需求,也探索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化服务,支持园区企业发展。

政务服务方面,与管理部门合作推出视听产业园区专项政务服务,权限下放赋能企业发展。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为试点,将21项涉及影视申报等行政审批业务的线上帮办和线下咨询等业务落地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

招商服务方面,强化产业链招商策略,将招商重点放在资源聚合力、生态牵引力强的关键项目、龙头企业、强技术企业、平台总部等。如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发布产业政策“黄金十条”,对新引进的全球、全国500强企业以及视听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给予资金补助或房租补贴。

金融服务方面,围绕园区企业融资、贷款难等痛点提供资金扶持、创业辅导、融资对接、上市辅导等服务。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影视企业贡献奖”,并联合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影视企业的“影视通宝”“影视贷”等金融产品。

但总的来看,现阶段,大部分视听园区基本还停留在以投资驱动为基础的数量扩张阶段,“造血”能力、主营业务竞争力不强,新型视听、融合视听、科技视听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的新产业相对短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过去“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已再无生存空间。亟需统筹把握、科学引导,坚持科技引领,深化园区智慧化转型,推动园区真正成为发展新型视听企业、创造和拉动新型视听和新型消费模式的重要引擎,推动培育若干产业链条完善、创新要素富集、配套功能齐全的大视听产业发展集聚区,形成相互交撑、互为补益的“多中心网络化”大视听产业发展集群,带动整个行业跃升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