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2022年工作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强化宣传立台、发展强台、纪律管台、人才兴台,知重负重、守正创新,实施全面改革、全程创新、全面融合、全域品牌,推进宣传分众化精品化、频道专业化品牌化、营收细分化效益化、产业自有化多元化、管理扁平化节俭化、人员高端化兼容化,开启泰州广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推动舆论引导再上新水平。紧扣主题主线,把握正确导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展示泰州致力民生、聚力转型的生动实践。提前谋划、及早启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组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采访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推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新闻和融媒体产品。突出唯实唯勤、优化营商环境,办好《到问题现场去》栏目,与“12345·政务热线”、《新闻夜班车》节目打通,构建全媒体问政平台。瞄准央视、省总台等重点媒体,加强外宣工作。重点加强与央视四套、省总台国际频道、黄河台重要外宣平台的合作,拓展境外传播。加大对“学习强国”、新华社“现场云”、我苏网、“荔枝新闻”等重点新媒体平台发稿力度,争取更多创意作品获得全网推送。
二是强化优质供给,推动特色服务再创新业绩。着眼宣传需要、用户需求,加强优质内容生产、品质服务供给。推进频道改版,落实总局关于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的意见,对各频道进行改版,办好自办栏目,引进优质栏目,确保达到专业频道建设要求。创新话语表达,持续推进“首页首屏首条”工程,强化议题设置能力,加强热点话题的系列策划、重点选题的单篇策划,提高现场报道、短视频新闻比重,增强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优质高效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活动策划承办、音视频生产优势,做好全市重要活动宣传服务,打响广电品牌,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实现价值增量。对接全市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助力泰州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和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培植有竞争力的传媒产业。
三是聚力关键环节,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进展。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台网端微”深度融合。落实移动优先,办好“我的泰州”APP,提升本土新闻首发能力。做好“泰州通”APP代维服务,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务发布和民生服务平台。打通两个客户端,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打造传播精品,做优“凤凰路观察”“主播在现场”等新媒体专栏,发挥在重要活动和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作用。实施“主播悦读”改版,传播地方优秀文化。强化技术引领,推进广播融媒体演播厅建设,确保年内启用。抓住数字经济“风口”,提升技术能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积极开展4K电视调研,为未来开通4K频道做好准备。
四是深化内部改革,推动创新创收实现新突破。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打破制约瓶颈,推动节目创新和经营创收。成立勇毅尖兵团,先期成立新闻特稿工作室、纪录片工作室、音视频工作室、房产汽车部、金融通信部、大客户部等6个团,打造事业产业发展“排头兵”“突击队”“生力军”。整合细分条口,重组全媒体营销架构,设立8个经营板块,集成全台内容服务平台,推行“全案策划、全媒宣传、全程服务、全效评价”,完善“一业主导、多业并举”产业发展格局。强化绩效考核,在全台范围内推行绩效考核,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经营板块实施利润考核,以增量、可持续性为导向,提高创收“含金量”。制订大型活动、专题片协作服务管理办法,实现台内资源、外包服务集中管理,降本节耗,提高效益。
五是突出实干导向,推动广电队伍树立新气象。突出政治引领,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家办台办网意识,将讲政治、讲导向、讲安全贯穿到节目生产播出全过程各终端,确保导向安全、万无一失。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采编播人员在“走转改”中增强“四力”。深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培育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土壤。组织开展多层面、全覆盖的业务培训,组织开展闭卷业务测试,提升培训效果。发挥社团作用,鼓励员工一专多能、跨界发展。实施“暖心工程”,增强员工职业荣耀感、集体归属感、收入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凝聚推动广电高质量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