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走进“山水间的家”,探发展品乡愁
发布日期:2022-12-19 18:16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几十年前,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著作《乡土中国》中这样说。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乡村已经发生蝶变。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从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角度,深入探访浙江省鲁家村、湖南省石堰坪村、湖北省莫岭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怀洪村、江苏省礼诗圩村、安徽省西递村等中国24个新时代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讲述山水间的家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看见乡村振兴新图景

节目邀请主持人、学者、艺人组成探访嘉宾团,每期走入全国各地的2个美丽乡村,体验“村美、人美、情美”的乡村新生活,全景式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壮美画卷。

位于山东沂蒙山里的隐士村村民们曾为柿子的销路发愁,随着一条条公路打通,山里的味道开始走向远方,当地也建成了柿饼晾晒基地、推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在统筹管理下小柿子变成大产业;在重庆将军村,吸引游客们到来的不仅是火热的辣子鸡、来凤鱼、折耳根,还有那些散落在村庄里、稻田中极具创意的装置艺术作品,这也是艺术与乡村振兴的相互赋能。

福建省围头村灯火通明的夜码头,海面连串的白色浮标之下是一片海洋牧场,这里家家户户养鲍鱼,村里一年的鲍鱼产值就有2.5个亿;美丽的广西瑶乡大寨村里,村民们还保留着农耕文明的远古遗风,通过国家种粮补贴、卖粮收入、旅游产业收入、旅游公司的年底分红与种地奖励,一些村民们实现了“一亩梯田5份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节目通过嘉宾与新农人拉家常、干农活、谈变化,以亲历者的生动讲述,展现了更有真实感、幸福感的乡村变化,在绿水青山间拉近了与观众们的距离。比如,隐士村的一对夫妻,几十年前因山路崎岖,男人只能推着独轮车娶媳妇,面对村里的贫穷,也感慨“大山,没有路走不出去,有柿子有什么用啊”。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稳步迈进,夫妻俩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坦言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日子。他们坐在柿子树下的真情讲述,有苦涩更有甜蜜,打动了不少人。

走入山水田园间

山水间的家,不仅是游客们到此一游的风景,更是当地人日复一日的生活。

深入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乡村。节目中,嘉宾们不仅住进淳朴的农户家,吃一口喷香的农家饭,下地参与花样农活,感受古代诗画中的田园牧歌;也赶一堂艺术集市,参加大鹅选美、厨王争霸、修梯田大赛,观看“新农人大赛”,体验新潮的乡村生活......

把演播厅搬进山水间,节目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其中有如捕鱼、锄草、采茶、打枣等传统农事,舞竹龙、坝坝宴、打更等趣味民俗,也有手摇筛龙虾、机械化捞鲍鱼、陕北实景演出等新农事、新民俗,如嘉宾撒贝宁所说:“劳动后的分享,更有幸福的滋味”,亲眼看看山乡巨变与流动着的中国乡村图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粉砖黛瓦与山水相融,宛若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满屋悬挂的“柿子瀑布”,是溢出屏幕的极致色彩;家家户户晒出美丽的瑶族服饰,让大山深处的村庄有了一抹壮观的红;夜幕将褪,海上的鲍鱼养殖区星星点点......通过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延时摄影等丰富的视听技术,节目呈现出清新自然的影像风格,蕴含中式美学与传统韵味,用光影定格下一本新时代乡村相册。

看得见发展,留得下乡愁。如作家麦家在老家富阳街头,吃到的那一口让他热泪盈眶的麦塌饼,乡愁与乡土构成了节目的情感升调,让更多人在乡村的新变化中开始审视、探寻家乡的意义,燃起返乡的激情。

从脱贫攻坚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以全新视角展现中国乡村十年巨变,山乡巨变的故事正在“山水间的家”中上演。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