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文博会论坛】新技术赋能视听传媒迭代升级
发布日期:2021-09-24 18:17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将首次举办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论坛把握当今文化数字经济和大视听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深度融合 创新未来”主题,宣讲大视听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交流经验,分析案例,碰撞思想,谋划未来。近年来,我国大视听产业快速发展,进入深刻变革的关键阶段。国家广电智库公号推出【文博会论坛】专栏,正面展示广电视听产业发展态势,瞭望这个领域的前路前景。以下刊发第十一篇《新技术赋能视听传媒迭代升级》。

科技创新是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变量。2020年以来,广电总局深度嵌入和服务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和智慧广电建设为主线,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推动视听媒体迭代升级,重塑内容生产、传播传输与消费,更好适配用户需求,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技术政策引导扎实有力

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需要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广电总局聚焦技术应用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部署,逐步形成涵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实施指南、标准规范的技术政策体系,以及产业基地(园区)支撑、实验园区(实验室)孵化、评优竞先示范相联动的技术创新机制,为视听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广电总局累计发布49项行业标准和技术文件,主要围绕超高清视频、高新视频、区块链、大数据等视听新技术领域。

坚持需求牵引,加强技术应用示范引领。一是立足长远,系统性、针对性完善行业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广电总局通过制定《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加强广电行业总体性技术规划;另一方面,对智慧广电、超高清视频产业、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出台专门政策性文件,明确中长期目标,加强和细化技术规划。截至2021年6月,北京、河北等16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北京、湖南等16个省(区、市)制定了超高清视频行动计划。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新技术应用的实践指导和规范引领。持续跟踪视听新技术应用进展,尤其是其中的痛点堵点,分领域、按年度推出指导性文件,强化技术路径指引。2020年,推出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区块链技术应用系列、大数据标准化等白皮书,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技术等实施指南,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及互联网电视、IPTV、DRM、TVOS等领域重要标准规范文件。

坚持协同推进,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一是发挥各地积极性,通过产业基地(园区)、实验室等,推进视听新技术协同发展。比如,广东省、四川省聚焦其在超高清视频终端、前端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强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建设,2020年进一步出台行动计划、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湖南省、山东省聚焦各自在文创产业发展、影视工业化体系优势,加强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多场景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实验成果在湖南马栏山、青岛西海岸落地和应用示范。二是先后举办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0)、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CIAC)、中国新媒体大会等行业会展,聚焦行业技术创新前沿,持续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以评优为抓手,陆续开展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征集评选、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和评选、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人工智能(AI)应用创新大赛(MediaAIAC)、实验室大比武等系列评优竞先活动,激活全行业技术创新应用氛围。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视听传媒加快迭代

2020年以来,视听新技术在内容生产、媒体建设、用户体验、融合服务、安全发展等各方面创新应用、亮点频出,持续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大活动、晚会、体育赛事成为视听新技术应用的竞技场和试验场

“云端”成为两会制播常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台、河南台多档栏目实现多路同屏互动云直播两会报道,总台还采用“AI+云计算”对实时收录的多路信号AI剪辑实时成片;江苏、湖南、广东、陕西等省级广电媒体通过自主研发的媒体云平台,实现北京同本台内容远程资源共享,完成全国两会内容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高效分发;长江云等16家媒体联合利用“区块链+云计算”,成立全国区块链新闻编辑部。新华社、黑龙江台等融合运用5G+AI+MR技术,隔空全息互动,完成远程跨屏访谈。

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节目。2021年,总台央视春晚首次采用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推出《牛起来》《山水霓裳》等节目,首次实现“VR+三维声”新媒体直播;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将唐宫少女歌舞融入博物馆场景,现实舞台叠加《捣练图》和“妇好鸮尊”等虚拟历史文物影像,大唐盛景栩栩展开;湖南卫视《舞蹈风暴》创新性研发4K时空凝结技术,运用90台摄像机实时抓拍舞者表演的精彩瞬间,定格并360度立体呈现舞者的“风暴时刻”,丰富了电视的观赏性。此外,bilibili、爱奇艺、百度、知乎、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主题晚会也融合运用AR、MR、XR等技术,创新舞台、灯光和视效设计,推出《夜航星》《我门》《千百度》《答案》《大鱼的天堂》等沉浸式节目。

新技术集成应用推动科技冬奥。2020年,聚焦科技冬奥国际云转播、“超级现场”沉浸式互动等新技术在赛事中的集成创新应用,广电总局广科院联合相关单位先后完成了丝路冰球超级联赛、国家跳水队赛事等赛事的云转播测试活动,构建了三维声和VR球幕呈现环境;成功开展国内首次基于有线电视网的8K超高清转播试验,实现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20赛季决赛8K实况转播。

(二)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制播和监测监管

在内容制播方面,总台AI编辑部、人民日报社AI智能编辑部、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不断优化多模态智能检索、智能拆条、智能播报、智能撰稿制图、智能审核等AI行业应用。央视网“小C”、黑龙江台“小光”、广西台“小晴”等AI虚拟主播的运用大面积推广,提升了新闻报道新鲜感和科技感。湖南广电AI手语播报系统在长沙、襄阳台电视新闻直播中启用,推动构建无障碍传播的媒介环境;截至2021年2月底,“5G智慧电台” 累计为全国286家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的单位提供服务,助力传统电台智慧化转型。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疫情期间综合运用智能推荐算法、识别模型定向传递疫情动态,实现智能辟谣。

在监测监管方面,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广播电视的监测和监管之中。广电总局加快推进深度伪造视频鉴别和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对“换脸”“AI假新闻”等深度伪造技术的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和部分省局的监管中心已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监管工作。越来越多的无线台站逐步运用AI等技术提升智慧运维能力。其中,广西整省(区)877座无线发射台站形成“一张网”智慧化管理新格局,每年可节省1亿多元运维资金。广电和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平台在机器预审和人工审核基础上,不断提升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多模态内容审核能力,研发人机协同审核管理平台,快速适配最新业务审核规则,平均降低30%人力消耗,大幅提升单人审核效率。

在数据引导方面,“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收视分析方法,突破传统入户抽样调查的技术限制,有效汇聚全国近2亿用户的海量收视数据,实现精确到户、精准到秒的收视数据统计,对内容制播的价值引领作用不断突显。截至2020年3月,CVB分析指标体系扩充至80项,累计面向社会和公众发布各类收视分析报告200余期,向全国广电主管部门、35家省级及以上电视台提供分析日报服务和CVB分析查询系统。CVB持续推动系统扩容优化,加速直播卫星和互联网视听数据规模性接入,推进制片人界、广告界等领域的数据应用,完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此外,广播电视节目收视大数据统计调查制度的落地实施,为依法开展广播电视节目收视大数据统计调查提供体制机制性保障。

(三)云计算推动广电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提升云服务水平,助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各级广电媒体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模式加速推动整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云端集成多种应用工具,已覆盖视频智能审核、多模态媒资检索、视频版权保护、云直播、云点播等多种应用场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积极加速云化改造,推动网络和数据资源整合协同,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同时,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搭建国家文化专网,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提供云端支撑。23个省(区、市)有线网络公司加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浙江华数集团和吉林、江苏、湖北等地有线网络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全国和区域数据中心建设。

助力打破终端、虚实区隔,构建跨屏融合生态。广电媒体基于融媒体云平台的资源汇聚能力,聚焦“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实现“台网微端”跨屏内容分发和综合服务,推动传统广电媒体从大屏电视端向小屏移动端挺进。上海台、湖南台聚焦“内容+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统一用户入口和数字身份,实现跨屏统一服务。依托云计算尤其边缘计算,腾讯START等云游戏平台纷纷上线电视版,致力于提供低延迟、高稳定、高画质的云游戏体验。“云观演”“云课堂”“云会展”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层出不穷,为用户带来更好视听体验。

(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升级带动效应显著

超高清视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跨领域综合性强等特性,正在推动广电全产业链系统性升级。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步入高清超高清快速发展轨道。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各级播出机构经批准开办高清电视和超高清电视频道845个(含高清电视频道838个,4K超高清电视频道7个),高清、超高清频道占比超过50%;27套高清同播频道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开播,直播卫星进入高清时代。歌华等有线电视平台、南方新媒体等IPTV平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等互联网电视平台纷纷开设4K专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有线电视高清和超高清用户突破1亿,约占用户总数50%。视听新媒体平台陆续上线帧享、臻彩视听、帧绮映画等4K超清音画体验。无论从频道内容供给还是用户终端呈现,高清超高清都已占主导。

超高清视频4K产业生态日益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内容供给方面,4K电视剧、纪录片、体育赛事等内容日益普遍,《喜粤之味》《两个人的上海》等8K内容也相继推出。2021年总台央视春晚实现全球首次8K制播呈现全链路直播试验。终端显示方面,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能占据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在AMOLED柔性显示和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赛道具备领跑潜能。2020年1月至9月国内市场销售4K超高清电视2079万台,占国内市场电视销量近70%;龙头企业均推出8K电视终端产品。前端设备方面,国产4K/8K摄影机、摄像机和8K采编播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前端设备逐步实现产业化,国内主导设计、集成建造的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视频转播车投入使用。标准建设方面,第二代音视频国家标准AVS2已在总台和各地4K超高清频道使用,第三代AVS标准面向8K及5G应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以人为本”让技术更有温度

越来越多行业主体担当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应用精准服务细分人群、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聚焦重点人群,提供特别关爱。疫情期间,广电总局组织“湖北人民免费看”网络视听公益展播活动,7家互联网电视平台、6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和湖北IPTV分平台基于位置识别等技术,向在湖北地区人民提供专区内节目免费观看权限。网络视听平台为帮助色弱、色盲、视障人群享受优质文化服务,加强自研算法,陆续推出优化功能插件、无障碍版本等产品和服务。针对青少年重点人群,延续“青少年模式”等做法基础上,多家平台推出儿童版APP,并提供控制使用时间、观看姿势自动识别提醒、护眼模式等服务。

技术持续迭代,优化使用体验。在电视大屏端,语音交互、多屏互动、投屏分屏、视频通话等新功能接踵推出,瀑布流界面呈现方式无限延展大屏界面,“长辈模式”“儿童模式”等优化设计贴心上线。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于2020年年底推出升级迭代4.0版本,支持8K、VR和云游戏等高新视听新业态和多屏互动新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TVOS已在18个省(区、市)1600万台机顶盒上应用。各类移动端不断优化观看体验,包括通过重力感应、摄像头测距等技术智能化提醒观看姿势和用眼距离,自动切换全屏、竖屏播放,缩短弹幕操作路径、提高发送效率等。

三、趋势和展望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擘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来说,主要方向是推进包括5G、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MR、量子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容制作生产、节目传输传播、服务和产业运营、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融合。

视听新技术发展和应用要牢牢把握新机遇。一是在国家战略推动下,视听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将以项目形式集中攻关,有望取得重要突破,加快构建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新发展格局。二是随着广电5G端到端产业链全面成熟,5G建设加速推进,基础支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超高清视频、沉浸视频、互动视频、VR视频、云游戏等典型5G应用场景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伴随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以及“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的实施,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将会有更多技术惠民便民的功能和产品推出。

视听技术发展和应用要保持敏锐性直面新挑战。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用好法治和技术两个重要手段,一是对利用开屏页面发布欺诈、诱导性广告,或是打着算法中立的幌子把流量倾斜给一些大流量但无营养内容等问题将不断加强协同治理,营造正能量充盈、清朗的网络空间。二是加强视听版权保护法治保障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区块链、大数据与AI等技术在作品原创认证和侵权监测处置方面的应用。三是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权威数据汇聚发布等方面继续发力,加强引导行业从数据脱敏、共建共用、区块链底层支撑等维度推动技术创新、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为广电行业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