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文艺评论】今年以来电视剧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创作分析
发布日期:2021-08-31 19:28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现实题材作品整体特征为:更加注重挖掘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内涵,题材行业领域更加丰富,主题表达具有创新性。重大现实题材剧精品迭出,讲述社会发展变革、决战脱贫攻坚好故事;涉案刑侦类、法治检察类作品精耕细作;行业剧、都市剧深入聚焦新领域新群体,描绘当前火热社会生活和百姓奋斗历程。特别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不断“破圈”,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一、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繁盛、类型分布趋于合理

2021年以来,现实题材剧继续占据荧屏主流。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至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多家重点卫视共计播出党史类题材电视剧14部;现实题材电视剧45部,占播出总数的76.2%。

一方面,从题材类别上看,现实题材作品亮点频出。重大现实题材方面,既有讲述乡村干部扎根基层工作生活的平凡故事,共同呈现当代乡村振兴宏伟画卷的《江山如此多娇》《温暖的味道》《经山历海》《花开山乡》,展现藏汉民族共同奔小康的《阿坝一家人》等,也有将小人物奋斗历程紧扣社会变迁、民族复兴等宏大叙事的《大江大河2》《温州三家人》等作品。

涉案刑侦类和法治检察类方面,既有塑造有血有肉的公检法英雄形象、聚焦当前社会新型犯罪现象、深入探讨人性复杂性、如何惩恶扬善等议题的《刑警之海外行动》《猎狐》《暴风眼》等,也有展现我国巡回检察制度优越性和新时代检察官风貌的《巡回检察组》等作品。

行业剧方面,既有涉及航空工业、机车工业、建筑行业、公关行业等进一步拓展职业领域的《逐梦蓝天》《美好的日子》《理想之城》等作品,也有首部展现我国火箭军风采的《号手就位》、首次关注舞台搭建者装台人生的《装台》,首次聚焦医疗科技研发活动等作品。

女性剧和家庭剧方面,既有描绘新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变化与成长、自我意识觉醒等,直面女性在职场环境、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的《我在他乡挺好的》《流金岁月》等女性群像作品,也有呈现当前代际关系,聚焦赡养老人、初等教育、亲子关系等新认知新思考,不回避家庭矛盾和社会痛点的《乔家的儿女》《八零九零》《陪你一起长大》《小舍得》等家庭剧。

另一方面,今年涌现出多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获得观众强烈认可并引发巨大社会效应。开年播出的以《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为代表的一系列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其剧情故事、人物大多来源于决战脱贫攻坚的真实案例,并围绕东西协作、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精神扶贫等多样化故事,诠释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宏大主题。特别是《山海情》以坚定的人民立场深扎在国家扶贫方略和乡村发展变迁等宏大叙事中,成为当前现实题材剧的“高峰”之作,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标杆与范本。

今年播出的涉案刑侦类和法治题材类优秀作品显著增加,其故事情节大多取材自真实案件和真实事件,具有案情险象迭生、戏剧冲突强、叙事节奏快等共性特征。特别是《扫黑风暴》的观众“绿藤市民”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时而血脉喷张、时而紧张焦虑,并与督导组组长骆山河共同等待着大结局的“庆功宴”。

此外,与时代同行,关注新时代我国各领域各群体、聚焦当下社会平凡小人物生活现状和想法的行业剧、女性题材剧获得观众认可。如《装台》《我在他乡挺好的》分别讲述下苦力的“装台人”、北漂单身女性在世情冷暖中满怀希望、不屈不挠、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故事,讴歌直面苦难、坚强奋斗的时代精神。

二、当前现实题材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实题材剧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足。当前少数现实题材电视剧尚未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这一要求。部分作品叙事格局较小,不敢直面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群体和新观念,倾向于展现日常琐碎和鸡毛蒜皮,倾向于将“小情小爱”放置在宏大叙事的主要部分,反映社会生活的准确性、全面性有所不足;部分作品表面上聚焦当下热点话题和社会痛点,初步展现出一幅“社会生活图谱”,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实则并未触及社会现实的本质,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和理性反思,显得清浅缥缈、浮光掠影,典型化和深入性有所不足。

二是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基本原则不足。部分作品剧情内容的逻辑性、合理性有所欠缺,细节真实不足,特别是在故事逻辑、叙事冲突、人物动机的起承转合方面不够合理、不够充分。如少数家庭剧将重点放在离异、丧偶、非血缘等“非典型家庭”,注重描绘畸形化的代际冲突和情感矛盾,通过激发社会情绪来代替挖掘社会真实;少数女性剧中,女主角的奋斗发展常与男性情感纠葛、同性恶意竞争等情节密切相关,实则呈现出女性意识薄弱、缺乏真正独立自信自主的女性形象等问题。此外,少数行业剧在职业场景展示、工作交流内容和人物关系构建等方面,设计痕迹较重,传奇性过强。如对职业场景表现简单草率,对职场服饰、职业环境中的物品和工具、职场行为与职业气质的呈现存在偏差;呈现职场人际冲突、工作细节时显得直白和无脑;人物关系的构建与走向单一,职场剧情转折常与“谈情说爱”密切相连,让观众直呼“出戏”、“槽点满满”。

三是在把握人物真实性上有不足。少数作品对特定群体的展现缺乏深入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新时代发展变迁中的青少年、老年人、农民或进城务工人员、新型业态岗位等各类群体生活了解不够。少数作品在此类人物塑造方面存在“贴标签”、脸谱化、简单化等倾向,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不够鲜明、人性复杂性体现不强,缺乏对其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的真正把握。此外,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中存在共性规律,即对青少年在网络舆论中的表达方式与表达习惯存在误解,常以某阶段某时期的“弹幕”“评论”等碎片化语言,来代替该群体在网络舆论中的真正观点和主流想法,需通过深入理解青年群体网络语言背后的真正舆情,从本质上凝聚社会共识。

三、进一步提升现实题材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水平

现实题材剧应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关注现实、聚焦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深入挖掘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在变化,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一是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现实题材剧的现实主义创作必须做到“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的共同点是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创作全过程,真正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接地气、聚民心、焕发勃勃生机的精品力作。此外,注重小切口、正能量、大主题的创作手法,给观众呈现出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新兴行业等各类宏大叙事,通过剧情故事反映出国家发展过程的战略谋划,普通百姓在社会变迁中的普遍观念,着力体现电视剧从业者的责任担当和创作实力。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着力展现推动时代发展的新生蓬勃力量,充分展现人民群众积极奋发的精气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特别是全面描绘新时代我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14亿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拼搏故事与精神动力,展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三是关照社会现实,把握艺术真实。一方面,现实主义创作要注重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升华。对现实题材电视剧而言,在创作时既需充分注重还原世界的原本样态,展现普遍存在的社会发展、社会痛点和百姓生活状态,也要注重深挖平凡小人物身上不屈不挠、满怀希望的精神特质,以及用诚实劳动开创美好生活的典型化故事、典型化形象。如《山海情》中的李水花,作为西海固贫困户的女性代表,将其对苦难命运的遗憾愤懑,面对贫困的坚韧不屈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勾起观众内心的情感波澜。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创作要把握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注重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在把握反映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精神高度,特别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为观众表达出创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和理性反思。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