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传真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探索重大题材纪录片全媒体传播新路
发布日期:2021-04-20 18:17信息来源: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3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江苏省委共同推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每集8分钟)在江苏卫视及全国各大网站陆续播出上线,该片在主题传达、呈现形式、全媒体传播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不俗反响。

党史学习教育的视频化读本

作为一部重大题材纪录片,《百炼成钢》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史专家团队负责撰稿、把关,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该片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高度,撷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以纪录影像展示了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据了解,在半年多的拍摄过程中,《百炼成钢》摄制组克服疫情影响,行程遍布十余个省市,挖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采访了数十位历史亲历者。因此《百炼成钢》得以用丰富详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伟大历史征程。如片中展示了“一大”的俄文党纲(中文版已散失)、毛泽东多件重要亲笔文稿、南方红军游击队传递绝密军情的六面密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罕见影像等,均令人眼前一亮。

《百炼成钢》在讲述百年党史的同时,对党史知识进行了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介绍。例如第一集从早期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上的“亢慕义斋”印章切入,提出它在哪儿、为什么叫“亢慕义斋”等问题,让观众好奇而欲知。并且,该纪录片在每集的结尾或补充信息,或对相关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提炼,让对党史较为熟悉的观众也能有所收获。

在全媒体生态下,《百炼成钢》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部权威的视频化教材读本,内容丰富而又短小精悍,有利于观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进一步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提供了助力。

创意表达,增强可视性与传播度

讲故事历来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有效的方式,精巧的悬念设置对一个精彩的故事而言不可或缺。《百炼成钢》创作团队为此精心策划,每集大都从一个具体的疑问入手展开叙事,切口细小、营造悬念、引人入胜。

例如,第二集从一个被上海租界警方密切关注的“神秘男子”说起,第三集开头即提出毛泽东为什么将入党时间填写为1920年。在讲述中共“一大”召开经过的《从石库门到南湖》中,从当时令各国外交和警察机关不安的两个消息开篇,内容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百炼成钢》所设置的悬念或即时破解,或延续有时,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8分钟的时间叙事集中、删繁就简、环环相扣、节奏明快,有效消解了重大题材、宏大叙事常有的沉闷。

该片还常在故事中凝结深情,如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长征前忍痛将才满两岁的儿子毛毛留在苏区,周恩来临终前要求听《长征组歌》陪伴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等,无不令人动容。

在呈现形式上,《百炼成钢》除了采用历史影像、情景再现、电脑动画等多样化手段外,还大量运用彩色沙画视频进行呈现。沙画作品通过鲜明的线条与柔和的色彩,将摄影方式难以表现的人物、景象或意涵进行具象和动态的呈现,这种色调温暖而又略显另类的形态颇具“网感”,有着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受到年轻人群的喜爱。

此外,在视觉设计上,也可见创作团队的用心。如通过红色旧址空镜与历史照片的“增强现实”叠加,丰富了画面的信息量;创造性地应用CGI技术,形成革命者在书卷中行走,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会面的特效,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情景再现与绘画作品的交叉剪辑,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大题材纪录片也在积极适应“移动优先”的全媒体传播生态,探索契合网络用户“碎片化”传播模式。

《百炼成钢》的策划、摄制、传播均遵循互联网思维,确立了“组合式产品+全媒体传播”的策划方案,以8分钟的中视频作为主力产品,又同步开发了一批时长30秒到1分钟不等的短视频,构成中、短视频互为补充、互相引流的“组合式产品”,以精准适配电视端、电脑端、移动端的各类渠道和平台。

截至4月14日,据不完全统计,《百炼成钢》在学习强国平台、各重点新闻网站、视频网站、荔枝新闻及自媒体矩阵,累计点击量达6.5亿,为建党百年宣传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有效地传递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