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观察】优化园区布局 强化区域协同 推动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1-26 17:41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1月6日至7日,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代表广电总局党组作工作报告。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广播电视工作。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召开的首个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为全国广电行业实现关键时期新跨越吹响了集结号,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广电智库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系列观察,今天推出第十二篇。

随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我国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迅速崛起。截至2020年底,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共计20家,这些园区涵盖了大视听产业链的全链条全领域,集聚了上万家大中小型视听文创类企业,形成强大的资源、人才、技术集聚优势,影响力、吸附力和品牌效应突出,成为新时期拉动我国视听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先锋队”,刺激和带动了整个视听文创行业向科技化、高效化、流程化转型升级。在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强调指出,要积极打造视听产业集群,完善支持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的政策,强化区域协同,探索建立视听产业联盟,建设区域产业带。这对未来我国视听产业基地(园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我国视听文创产业园区呈类型化、垂直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我国大部分视听文创产业园区多以关联性产业集聚为特色,除以影视拍摄为主的影视城外,大部分视听文创产业园区基地呈垂直化集聚态势,既体现出园区之间特色化建设布局,也有利于园区的专业化定位、精准化发展。以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20家园区为例,主要涵盖了网络视听、超高清创新应用、智慧广电、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影视制作等范畴,每个园区的业务特色较为鲜明,如以网络视听为特色的“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以超高清视频为特色的“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以智慧广电为特色的“中国(贵州)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以国际传播为特色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等等,这些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围绕产业链相关环节,集聚了大量关联性企业,搭建出丰富的视听产业生态。

从区域集聚角度而言,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正成为国内视听产业园区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广西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初步形成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西三角、滇海、中三角六大视听产业集群,区域文化产业带雏形日渐显现,但各集群发展水平并不平衡。长三角集群实力较强,据了解,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入驻机构等多项指标排名靠前,其中浙江在已投入使用面积、入驻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营业利润、应缴税金等五个方面位居第一,上海在实际投资额方面位居第一。

二、我国视听产业园区发展新特点

自1987年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开业运营以来,我国视听产业基地发展不断探索积累,从拍摄基地到产学研用全链条,从单一业务到多元生态,从粗放生长到精准发力,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在广电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探索前行展现出勃勃生机。

一是关键企业关键项目龙头带动效应显著。国内知名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多是以几个核心企业和关键项目为基础建立园区,再吸纳产业链上其他企业聚拢,形成产业群落。在基地(园区)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几个核心企业的主导地位,带动整条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壮大。比如,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湖南广电为龙头,吸附了1500余家视频文创企业,规模以上企业87家。

二是科技成为支撑视听产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基地(园区)是视听科技创新应用的重要“试验田”,也是推动基地(园区)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强劲动力。浙江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利用“互联网+”“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引导影视企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融合发展,通过数字技术重塑产业链条。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安徽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则以技术为引擎,引进和培育一批影视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抢占产业科技发展高地。

三是虚拟化集聚态势正在显现。我国视听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不仅仅局限在物理空间,越来越多的视听产业基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建造虚拟平台,多渠道聚合影视企业、视频创意人才和资源,并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虚拟空间的集聚成为视听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如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构建的“马栏山高新视频产业云”,时时动态显示企业数量、生产情况,将企业集聚在云端。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则建立了“政策服务、金融对接、版权联动、技术应用、人才培育、展示交流”六大线上服务平台,使实体园区与虚拟园区形成有益互动。

四是一体多元、生态化、链条式产业布局成为主流。为推动视听产业基地(园区)高效发展,形成有力的内生动力,使产业基地内部形成良好的“内循环”,很多基地(园区)将主营业务向多领域拓展,形成“视听+旅游”“文创+休闲”“科技+孵化”等多元化业态,并在内部构建出上下游贯通的产业生态,基地企业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发生业务交流,织成一支紧密的生态网络。

三、做强做优视听产业园区,支撑广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聂辰席部长也在2021年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强调区域协同,建设区域产业带。近年来,我国视听产业基地(园区)正成为广电产业生态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区域性集聚发展成效初显,有力推动了我国广电产业发展崛起,但有些基地(园区)也陷入同质化竞争,前期投入巨大,后期“造血”功能不足,防范风险能力低等窘境。因此,围绕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主要任务,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实际,有如下几个方面可进一步探索: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各产业基地(园区)之间形成差异化定位,立足特色做强做优。如若追求“大而全”的布局定位,各基地(园区)之间势必陷入资源争夺的困局,应深入研究本区域及周边区域视听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统筹全国、因地制宜开展布局。对于已建园区应围绕核心产业、主营业务进行产业集聚,作好招商工作,强化基地(园区)发展的独特性和特色产业规划。对于拟建园区应充分调研,积极对接和落实国家相关战略,发挥区域优势、特色资源长项,着力做到和而不同、互有补益。在区域产业带布局中,应充分发挥集聚辐射效应,作到区域协同有序发展。

二是以“文化+科技”为发展理念,推动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形成强大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应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新性、革命性融合,打破单纯基于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产业、视频产业的技术提升,而以“科技进文化”和“文化进科技”两条主线,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新科技与新生活方式交融催生文化新业态、科技改造现有文化业态助力产业升级、新技术让公共文化资源效能释放进入消费领域、利用科技将文化元素融入文创经济和制造领域。尤其要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3R、区块链等视听相关高新技术,推动科技在高新视频、全场景视听、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拓展文化科技应用场景边界,扩宽文化科技内容价值实现渠道。

三是着力聚合产业要素,构建协同化、生态化产业布局。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应尽量聚合主营产业核心要素,如相关技术、创意、载体、信息、资本、人才等,布局包含技术研发、营销宣传、文创金融、人才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集群。园区各类资源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撑,打破业务、业态、企业之间壁垒,开放资源空间,实现上下游业务和横向业务协同发展,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带动周边企业、优势业务带动辅助业务、主营板块带动外延板块的协同发展态势和良性生态循环。

四是加强基地(园区)发展的各项基础保障,全面助推基地(园区)快速发展。一方面应加大政策供给和政策引导,积极对接园区企业实际政策需求,随时倾听入园企业意见建议,增强政策供给精准性和落地性,提高政策实效。进一步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转变一般性、普惠性奖励扶持的传统做法,探索用政府资金作引导、作担保、作监督,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园区发展。另一方面,作好一系列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如建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包括政务、投融资、技术支撑、版权交易、数据资源共享等在内的一体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创新招商运营新机制、人才引智培养机制、抗风险应急保障机制等,为企业发展、项目孵化、创新探索提供一系列有效保障。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