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0》:纪录片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发布日期:2020-12-16 16:52信息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浏览次数:

导读

在12月15日召开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由广电总局宣传司、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及纪录中国三方联合课题组编撰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揭示2020年中国纪录片呈现多点突破、质量总体提升的发展局面,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产业链各环节日益成熟,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体现出七大特点。

一、发展政策供给日益完善,政策引领机制不断健全

作为重要视听节目形态,纪录片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行业高度重视的良好局面。

国家广电总局抓管理促发展并重。广电总局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并重,不断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促发展,推动纪录片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和加强主题主线重大纪录片生产制作。2018年启动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三年来,广电总局已扶持推出50余部纪录片精品项目。另一方面,推动纪录片挺进主阵地,好作品进入好平台。为纪录片在主渠道主阵地播出提供机制保障,确保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纪录片发展。一些省把纪录片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支点,高位布局,为纪录片发展注入新动能。甘肃省多措并举,确立建设纪录片大省建设工程,投入专项经费,激发纪录片制作积极性;组织优秀本土纪录片评选活动,引领和壮大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广电局今年出台《关于支持北京纪录片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把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纳入北京新视听中长期规划,从重点题材规划、精品项目库建设、推荐评优机制、扶持奖励办法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江苏省精心培育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打造纪录片交流互动、展示创意、走向世界的平台;积极推进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加快推进纪录片小镇建设,探索“纪录片+”新业态,推动纪录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跨界融合。

二、聚焦伟大时代,纪录片创作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突破

从功能拓展看,纪录片提升为主题宣传重要节目品类,进入主题宣传主阵地,成为主题宣传主力军。从节目类型来看,形成主题宣传、人文历史、社会、美食、自然、科技工程等多题材类型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从创作艺术来看,呈现出纯记录式纪实化表达与再现式剧情化表达多元发展态势。

一是抗疫题材纪录片记录全民抗疫伟大壮举。参与抗疫纪录片生产传播的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广电媒体、优酷、爱奇艺、B站等新媒体以及大量自媒体,可谓全民参与创作和传播。这些纪录片以联合制作为主要模式,以微纪录片为主要形态,台网结合、国内外传播,从不同角度、侧面,全面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诠释了中国取得抗疫决定性成果的制度优越性。

二是全面深入记录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2020年,各级广电机构生产制作播出了大量的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多角度、多层面真实纪录、展现了全国各地攻坚克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壮阔历程和鲜活故事,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央台、甘肃台、云南台、河南台、湖南台、贵州台等机构,都推出了系列脱贫攻坚纪录片,真实生动呈现各地脱贫攻坚的过程与成就,成为决战脱贫攻坚最真实的记录者。

三是抗美援朝纪录片擦亮伟大抗美援朝历史丰碑。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广电总局策划推出一系列抗美援朝主题节目在全国卫视频道播出,至纪念日当天播出时长占比达到峰值6.811%,收视时长占比同步增长,最高值14.68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和平》等制作精良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规模化播出,其收视率超过同时段电视剧,着力以抗美援朝精神铸造时代精神,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四是人文历史纪录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历史历来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富矿,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2020年,传统文化类题材纪录片涌现出许多精品力作。其中,纪录片《百年巨匠》是第一部关于中国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纪录片大制作,各终端收看人次达102亿;刚刚播出的纪录片《中国》用极富原创价值的新影像方式和极富表现力的镜头语言,营造出极富审美张力的纪录空间,直观生动再现中国历史文化精神血脉,堪称现象级大制作;《西泠印社》再现百年名社的厚重历史,描摹了印坛巨匠的家国情怀,讴歌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价值。可以说,中国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正在拓展全球同类纪录片的新境界,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三、生产投资主体日趋多元,为纪录片制作注入活力

从生产投资和生产主体来看,形成传统电视媒体、新兴互联网媒体、民营制作机构合作竞争与差异化发展格局。

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制作呈现出一大四强格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保持第一大制播平台地位,突出国家站位、国际视野,打造国字牌纪录片品牌,推出系列现象级作品。如《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

各省台结合自身定位和独特资源优势,探索纪录片差异化发展路径。湖南台保持稳定投入规模,着力打造“青春派”风格纪录片。上海台推动工作室制度落地,着力打造“海派”特色纪录片。江苏台以头部作品为抓手,着力打造“大历史大人文大文化”风格纪录片。广东台积极推动美食题材纪录片发展,着力打造商业美食纪录片IP。

视听新媒体平台形成四强竞争格局。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B站四大头部平台都将纪录片作为重要布局,发力纪录片产业。目前,网络视听平台已成为纪录片最大的传播平台,也是最大的投资生产制作主体,探索出了产业化生态化运营机制。

民营头部制作机构形成均衡发展态势。上海云集将来、北京三多堂影视文化、北京伯璟文化传播、北京发现纪实传媒、北京大陆桥等都是国内纪录片头部制作机构,保持强大的节目生产能力。

四、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产业链来看,初步形成投资生产主体多元化、付费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逐渐成熟、IP运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投资主体多元。从投融资与盈利模式看,纪录片的典型投资主体为党政机构、电视台、新媒体平台、民营制作机构、国际联合制作方、企业品牌方、专业投资机构及多元化投资主体等。纪录节展、提案大会及行业协会成为主要投融资服务平台,纪录片专项基金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各类企业以高级定制、赞助播出、整合营销等方式积极参与纪录片生产传播。

商业模式渐趋成熟。主要商业模式有:会员付费、纪录片+电商、IP化运营、企业赞助等。爱奇艺建立了纪录片分账模式,60%的纪录片实现分账;精品纪录片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如《生门》实现5000万元的收入。优酷打造纪录片生态平台,探索纪录片+电商发展模式。如《江湖菜馆》《大地私宴》《一百年很长吗》等联合天猫、饿了么阿里鱼进行整合营销。腾讯视频着力打造精品化国际化产业化纪录片,《风味人间》实现在奈飞平台的播出。B站着力打造纪录片IP,如《人生一串》,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五、融合传播成主流传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的传播新格局

从传播来看,形成多屏跨屏互动融合传播格局,需求导向引领现象级纪录片不断涌现。电视频道仍然是纪录片播出主阵地,新媒体平台也上升为纪录片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2020年,纪录片还探索在户外媒体上播出,实现纪录片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的传播新格局。现象级节目实现了多屏跨屏融合传播。

六、应用先进高新视频技术,大幅提升纪录片视听体验

中国纪录片技术体系正在向电影工业标准看齐,为观众带来绚丽影像和震撼音响的极致体验。从技术应用来看,4K/8K超高清、航拍、微距、显微、超高速拍摄技术应用不断拓展纪录片表达边界,为用户提供极致视听体验;VR、互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纪录片形态业态不断创新。

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扩大

纪录片是当前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节目类型,当前主要以三种方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国际合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台、优酷、腾讯、B站等,通过国际合作,提高纪录片国际化程度。国际合拍也是实现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如《孔子》《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从长安到罗马》等,都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了广泛的国际传播。

二是多渠道推动纪录片国际传播。自有国际传播平台,如五洲的“丝路时间”“华彩中国”“神奇中国”栏目成为重要渠道。

三是商业化发行成为国际传播重要途径。《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许多纪录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销售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市场化国际传播的潜力,实现制作投入和发行收入的良性循环。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