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湖南卫视又有大动作!工作室制度2.0版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08 12:54信息来源:广电独家 浏览次数:

近日,湖南卫视召开了工作室制度正式实行发布动员会。动员会盘点了工作室制度试点推行情况,发布了升级后的工作室制度要点,通报了湖南卫视节目板块创新助推计划。

据悉,升级后的工作室制度将强化对头部人才的保护,每个工作室7名核心成员可分享全工作室70%的项目价值奖;工作室“签约成员”须签订《特殊人才保护协议》,设定竞业禁止和竞业限制条款;实行制作人与项目总导演分设,鼓励制作人优先指派35岁以下优秀导演担任项目总导演,给工作室增添活力。

节目制作中心还将建立制作人联席会议机制:鼓励制作人牵头,组建各类创新小组,定向攻关;强化对工作室的创新KPI考核;配合支持总编室和研发中心建立新试播体系;等等。

动员会上,湖南卫视党委书记周雄将升级版工作室制度的核心导向明确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创新和生产力:激励头部工作室、头部人才,打造超级制作人超级团队;工作室的量化考核更加明确,工作室不是终身制,需要完成相应的业绩指标和创新指标,工作室能上能下,工作室核心人员也可以动态调整。

自2018年1月以来,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试行一年半的时间,并先后分两批成立了刘伟、徐晴、王琴、王恬、沈欣、陈歆宇、刘建立、安德胜、洪啸、孔晓一、秦明和卞合江12位制作人领衔的工作室。

据了解,这12个工作室拥有湖南卫视26个节目团队中51%的导演人数,主创完成了湖南卫视接近80%的自办节目量,赢得超过90%的频道营收,进入样片制作和上档播出的所有创新方案中的70%也是来自这12个工作室。

从试点1.0版到升级后正式执行的2.0版,一是基于实战、总结经验后的理论提升,体现出鲜明的电视湘军实战特色;二是将目光更加聚焦于两方面:头部人才激励、创新攻关能力。

继去年10月针对第二批工作室上线的报道后,近日「广电独家」再次专访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主任黄宏彦,请他谈谈2.0版进阶的具体细节。

 “强制”制作人、总导演分设,拓展资源才能玩转

去年湖南卫视上线工作室制度时的一大特点,就是放开工作室的人事权,无论从外部招聘还是内部用工,领衔制作人都有直接“提拔”的权力。由此,刘建立工作室执行制片人杨子扬,徐晴工作室的陈震,以及刘伟工作室的刘乐等年轻导演纷纷走上一线,担纲《中秋之夜》、七夕《爱情歌会》、《快乐中国毕业歌会》等湖南卫视品牌晚会的总导演。

或许正是基于这一实操经验,升级后的工作室制度“支持制作人与项目总导演分设,鼓励制作人优先指派35岁以下优秀导演担任项目总导演,给工作室增添活力”。

在去年的采访中,黄宏彦表示,“制片人不一定再兼任总导演,只要是优秀人才都有成为总导演的机会。”而2.0版本正式实施后,“原来是建议性的,现在是强制性的。”

他告诉「广电独家」,这是基于“实践的时候发现有些团队很乐于怎么做,有一些工作室不那么积极;有的制作人培养新人比较积极,也有制作人可能团队本身不大、项目不多,就会兼做总导演”。

不仅让年轻导演有更多独当一面的机会,更让制作人成为更专业的项目管理人——2.0版意在实现更合理的分工合作。在黄宏彦看来,总导演对内容负责,制作人沟通内外部关系、负责方向把握与管理,已经是国外的通行模式了,“他们的制作人基本上天天都在飞。”

 “激励嘉奖”与“竞业限制”相辅相成,核心成员面临选择题

随着制播分离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广电系中的优质节目,实则是由节目公司制作、电视平台播出的。但湖南台则不然,紧紧抓住人才、团队这些核心资产,成为它与广电系其他同仁最大的区别所在。

「广电独家」去年就曾报道过湖南卫视工作室的项目嘉奖在约7人左右的核心成员中实现分配,目的是让团队中最优秀的人能得到重点激励。升级后的工作室制度继续强化这一头部人才激励制度,每个工作室7名核心成员可分享全工作室70%的项目价值奖;另一方面,工作室“签约成员”须签订《特殊人才保护协议》,设定竞业禁止和竞业限制条款。

并非为了限制而限制,事实上,这两项条款相辅相成,互为目标与手段。“如果一个团队在外面接了很多活,并且把自己的人都派出去,那内部的任何考核和奖励制度就都没用。”即便在一轮又一轮的离职潮后,“前湖南卫视团队”的光环仍是冲刷不掉的。“一个团队可能在外面很容易接到几百万元的活儿;而在频道内,尤其是湖南卫视这样的平台,要过关、要创新、要上档,难度要大得多。”

据悉,依据工作室考核制度,每个工作室每年必须要有1个创新节目上档播出。包括工作室在内,湖南卫视大小团队30多个,加之已有王牌节目已经占据了多数黄金时间,芒果TV优质节目又纷纷登上卫视,每年上1档新节目的考验不言而喻。

这是一道颇为硬气的选择题:选择加入卫视核心团队,意味着目前国内最优质的综艺研发、制作环境,也意味着项目嘉奖与台内荣誉;选择另一边,或许有了赢取更大商业回报的机会,但失去的是一个顶级优质平台和优质的专业创作生态。

另据黄宏彦透露,签署竞业条款的范围并非工作室全体成员,每个工作室可以挑选最多15人的核心成员。目前在12个工作室中,人数最多的工作室有五六十人,这意味着该竞业协议可锁定至少四分之一的头部制作人才。

创新助推计划外围配合,施予节目一线创新动力

动员会上,湖南卫视总监丁诚表示,工作室是湖南卫视的精华所在,新升级的工作室制度就是要进一步激励头部人才,鼓励大家去创造,要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作品。随后,他也指出了台、集团公司关于内容创新的四个标准:一是能不能打造出新人;二是能不能体现新的价值观;三是有没有新的审美趣味;四是能不能开创新的强有力的节目模式。

在头部人才激励之外,创新攻关能力也是工作室制度意在提升、聚焦的另一重要方面,也是工作室制度的根本落脚点。据此次动员会新闻显示,2018年1月以来,湖南卫视节目推新率达到了60%以上。为了施予节目一线创新动力,伴随2.0升级,节目制作中心将建立制作人联席会议机制;鼓励制作人牵头,组建各类创新小组,定向攻关;强化对工作室的创新KPI考核;配合支持总编室和研发中心建立新的试播体系。

对于创新助推计划,黄宏彦告诉记者,无论是要求制作人、总导演分开以培养新人,还是鼓励创新竞标定向攻关,“总得有一个制度性的设计,配合工作室制度实现既定目标。”

比如制作人联席会议机制,“比较老到的制作人有他的经验,专业性极致度都很高,但他们更习惯于做内生的或者叫衍生性创新,搞突破性创新的冲动就并不那么强烈;真正敢搞颠覆性创新的人,往往可能经验又不足,或者一直做着相对边缘的内容。”黄宏彦告诉「广电独家」,制作人联席会议机制意在为二者提供一个结合点。“按我们的设想,联席会议机制最后可能还会变成一些创新节目与节目监制双向选择的一种机制。”

正如周雄在动员会上指出,湖南卫视要从战略上培养未来人才,要出业务新人,借助工作室制度催生年轻总导演矩阵,鼓励工作室制作人担任其他团队项目的监制,要对年轻人“传帮带”,推动整个频道制作人梯队的培养。

于6月中旬收官的《我们的师父》由孔晓一工作室制作,节目监制便由知名的“超女”创始人夏青担任,她目前是湖南卫视频道业务指导,也担任《花儿与少年》《一年级》《中餐厅》《亲爱的·客栈》《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等众多卫视重点节目的监制工作。而作为湖南卫视年度爆款的《声入人心》,也由《天天向上》的制片人沈欣担任节目监制。

通过联席会议机制,“一是大家对新创意都提提意见,在创新方案竞标之前,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一起帮你打磨;二是保证制作人相互之间的沟通、业务交流;第三,这也是年轻的创作团队和有老到经验、有丰富行业资源的监制(制作人)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黄宏彦说。

 “多快好省”的创新需要外在保障,“电子信息管理平台”上线

另据悉,湖南卫视节目制作中心还意在于内部开辟类似“众创空间”的模式。尤其在卫视试播带如火如荼的情境下,鼓励“多快好省”的创新需要相应的外在保障。

 “创业界一直有‘众创空间’,就是意在与团队搞创新的需求相匹配。比如要创新一个项目,制作人可能要全身心扑上去,搞创新的成员就成了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人。那么,他们要使用的后勤体系、办公体系、申报体系等,必须保证更简洁、更快速。‘众创空间’就是从软硬件各方面保证小团队、短时间作战的一个配套。”黄宏彦说道。

三年前,湖南卫视就已推出一套节目制作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近两年又强化了纪检审计等监督介入的建设。丁诚上任后,招标评审小组与预算审核小组相继成立,又一次加固了整体流程,而每个工作室如今都还在严格使用这个系统。据黄宏彦透露,自7月份开始,意在与工作室制度严丝合缝配套的“电子信息管理平台”也已正式上线,实现人、财、物管理更加规范化,资源匹配更加高效透明。

由台内履行监管责任,频道主动搭建相关平台,也体现出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与公司化管理模式,以及与其他卫视制片人制度的本质不同。作为内部团队管理和激励方式的一种进化,工作室制度2.0应被看作体制内生产关系的再优化、生产力的再释放。黄宏彦认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尽可能的通过这个制度,在体制内、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激发工作室打破各种限制,提升创新力”。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