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一线传真
淮海战役“再讲述”,这部纪录片有重大题材创作的“启示录”丨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10-28 16:04信息来源: 广电时评 浏览次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国庆期间,以淮海战役为题材,在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下,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江苏卫视等平台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

10月26日,在《淮海战役启示录》研讨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肯定了《淮海战役启示录》的内容价值,同时总结了该片的创作实践对重大题材创作的启示:

一是规划选题,找到当代价值——这部作品是总局重点扶持项目,是命题作文,在国庆期间播出形成了较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重要宣传节点、宣传主题和宣传周期,宣传管理部门要主动做好选题规划,着力发现最能体现宣传主题的重大题材来部署创作,而不能听天由命、被动等待。下一步,总局还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史国史军史、中华历史文化、新时代人民奋斗等重要主题和时间节点,系统规划一批重点纪录片项目。

二是深化主题,挖掘思想内涵——淮海战役是个老题材,我们在推动创作中多次召开研讨会,主要作用就是深入开掘这一题材的深刻思想内涵,从总片名到分集名称,都鲜明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赢而国民党为什么输的道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是讲好故事,打开心灵之门——让革命历史题材被当代观众关注,特别是被年轻观众接受,必须尊重艺术规律、传播规律,用生动的故事打动人,打开观众心灵之门。该片由一个接一个的生动感人的故事组成,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精剪出来的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热播,将深刻的道理和浓烈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研讨会上,该片主创以及专家等也从选题、故事表达、传播等层面对《淮海战役启示录》进行复盘。

以“民心”点题,深化当代价值表达

《淮海战役启示录》从“抉择”“同心”“制胜”“血性”“民心”五个主题出发,对战役期间涌现的经典战例、英雄模范、感人故事进行挖掘和讲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回报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淮海战役无疑是其中生动的一页,但要读懂这个历史并非易事。

“70年后,回顾淮海战役,它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这段历史虽早已是彪炳史册,但它的丰富内涵是值得我们不停地去挖掘和诠释的。”《淮海战役启示录》总编导戴波提到,对于这类重大革命历史文献题材作品来说,准确性、权威性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真实性,该片充分运用相关珍贵文献、历史档案及影像。摄制组先后奔赴北京、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云南、甘肃、福建、重庆等十余个省市进行寻访拍摄,挖掘了很多生动详实的历史细节。

70年前的冬天,淮海大地战火纷飞,在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怎么能以60万的人民解放军,打胜80万的国民党军队?作为世界现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淮海战役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在梳理历史的同时回答了这些疑问。

“既写战争本身,但也跳脱出了战争本身,上升到战争哲学和战争之道的层面,就像片名所说,《淮海战役启示录》重在‘启示’。”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认为,片中五个主题最终都回到一个共同的主题——民心。“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是军民鱼水情的胜利。这个片子的价值就在于,它超越时间的限制,用历史告诉未来、启示未来,对今天非常有借鉴意义。”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年,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如今《淮海战役启示录》以纪录片的方式,让我们走进70年前这次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更重要的是,它也在启迪今天的生活和的工作。“我们既要满怀深情的关照今天的祖国,也要客观冷静地回顾历史的中国,《淮海启示录》就是一个样本。”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看来,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片中淮海战役的精神是其主要价值所在。“它让更多观众看到,这场大决战背后的较量不仅仅是战略和战术的较量,更是民心的较量。”

讲好故事,带领观众走进历史

通过从宏观至微观等多元视角,深入阐释淮海战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该片在回顾气势磅礴的战役全貌同时,也挖掘了一个个关于战斗英雄、支前民工的感人故事。

在既定历史主题下,如何讲好故事?《淮海战役启示录》通过“非典型”叙事,跳出战争来讲战争,用更多的篇幅去讲战争以外的较量。

不论是荣立大小战功14次的战斗英雄袁永福,102岁的山东支前模范董长松,还是104岁的加拿大社会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这些历史亲历者的讲述和一个个名字背后打动人心的故事,都将观众带回了70年前那场大决战的战火硝烟之中。

“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了解、认识历史,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制片人邓武提到,《淮海战役启示录》通过情景再现、口述历史以及历史影像呈现等手段去讲故事,其中口述历史部分最令人感动。“(口述历史)这方面只要找对了人、讲对了故事,它的震撼力比再现、动画都强,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党史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学习党史、国史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淮海战役启示录》就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也是一副很好的‘营养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评价该片史料丰富详实、梳理深刻透彻、故事新颖生动,“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内涵挖掘和表达呈现上,《淮海战役启示录》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做纪录片一定要让观众看得很直观,多种创作元素的融入平衡了历史叙述的节奏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不会让人有疲劳感。”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副总编辑魏纪奎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在历史与今天的回响上的处理很重要。“通过人物故事来带出历史命运,《淮海战役启示录》没有局限于历史的简单呈现,而是用人性的光芒来传递情感、传递价值观,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人物所折射出来的精神面貌,永远是历史叙述中最动人的部分,也是最能够跟当代观众去交流的。”结合《淮海战役启示录》的实践,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陈辉总结了纪录片讲好故事的四个关键:第一是做好叙述性理论和讲好故事之间的平衡;第二,坚持小切口,从人物入手;第三,注重对历史当事人的寻访拍摄,为历史存证;第四,注重项目化的运作,实现全媒体的传播。

巧用新媒体,让传播更深一步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作品,《淮海战役启示录》于10月5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江苏卫视、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教育频道、荔枝、我苏网同步播出。梁红提到,《淮海战役启示录》作为国庆期间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唯一一部“外来片”在播出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关注度。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主任曹海滨介绍说,在电视版的播出同时,为了实现全媒体传播,节目组制作了20多条2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引发了多家新媒体的关注并进行转载推送,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没有这些共享就不可能有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影响力。”赵捷认为,多平台联动和积极传播助力该片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传播率。

国庆播出期间,主流媒体的发声和网媒、网民的齐推进有效扩大了《淮海战役启示录》的传播声量。截至首轮播出收官,#淮海战役启示录#话题量突破千万。

针对该片的传播实践,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提出了重大题材项目统筹调度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优质内容和传播力度息息相关。优质内容是一部纪录片传播力的出发原点,传播力度是一部纪录片影响力的实现途径。“《淮海战役启示录》能够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优质的内容品质和正确的宣传策略加上有效的传播方式。当然,节目的传播还可以扩展更大的范围,如通过制作更精短的短视频,把一些细节提炼出来,会对后续的传播更有帮助。”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姜铁军在肯定《淮海战役启示录》的政治价值、军事价值、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就纪录片的传播提出建议,“不管让老百姓看还是军人看都有教育价值,其中人物、故事以及采访中的闪光点也可做成短视频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本文转自广电时评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全文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